第610章 故事中的媚眼如絲(第2/3頁)

不過其中的變化,倒也並非是自然而然,商無忌並不清楚,在淮中城的晉國人,之所以要把“娘”“小娘”“娘子”等等稱呼帶起來,絕非只是簡單的跟風。

一個地方的時尚潮流誰來帶,誰就是當地最帥的爺!

講白了,也是一個小眾話語權的問題。

形成潮流之後,往後再來帶節奏,往往有奇效。

這一次制造這個稱謂潮流的群體就是晉人,其中又以魏羽、胥飛為主,至於還沒有抵達淮中城的中行雲、趙忠、韓超等人,也是早就收到書信,算是遙相呼應。

此時南下的過程中,中行雲等人,也是暗中響應,人為地制造了不少新詞新稱呼。

其中最為流行的,就是“娘”這個字,魏羽、中行雲等人,用的借口是跟風“魏昭娘”這位次夫人。

這年頭晉人本就自信,加上編排的高大上故事,也大多以晉人幹蠻夷為主,此刻形成時尚潮流,根本不算難事。

自上而下,甭管什麽來歷,都覺得不錯。

尤其是幕府之內的官吏們,都很清楚“桃花姬”所生的女兒非常受寵,傳言還有小字,小字名叫“宛丘”,而“宛丘”是什麽?是陳國的都邑!

有鑒於此,有人私底下,便稱呼李小白為“白娘子”、“小白娘”、“白小娘”,但大體上,也是將“娘”這個稱謂,以一種很詭異的方法推廣開來。

連帶著在淮夷、吳人方言的基礎上,“娘”“郎”對應,原先的“良人”“女良人”稱呼雖然還在用,但以往能夠稱呼“良人”“女良人”的,不太可能是野人、夷人。

於是野人、夷人出身的,對這樣的稱呼,或多或少,肯定有點敏感。

新出來的故事、稱呼、詞語,用起來則是半點壓力都沒有。

尤其是這一個月的新生兒,凡是女兒,家主便對外說是“新添小娘”;凡是兒子,就對外說“幸得小郎”。

如此種種,說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習慣,習慣之後,也就自然。

旁人不覺得這有什麽,連商無忌也不覺得有什麽,但對魏羽、胥飛等人晉國年輕英傑而言,他們在舊有的優勢之上,又比其它在淮中城的列國年輕精英,要更加的高大上。

因為他們就是潮流,潮流就是聲音!

商無忌在辦公室的時候,還不覺得稱呼如何,畢竟衙署內除了偶爾爆一句“肏”,一應交流,還是比較正式嚴肅的。

中午吃飯,商無忌從食堂離開,登上馬車之後,就聽到有個佐官的隨從前來稟報一些家事,開口就是“小郎君在學堂同人相爭,頭角打出了血,娘子在家中很是焦急”。

一句家中閑事,用了“小郎君”“娘子”兩個稱謂,而且一聽就是非常順口,並沒有生搬硬套的意思。

聽到這裏,商無忌在馬車中有了個想法,便對禦手道:“少待換上便裝,尋個館子坐坐。”

“君子是要吃茶還是聽書?”

“吃茶如何,聽書又如何?”

“吃茶就是閑聊,聽人談天說地;聽書是時興的去處,有小說家講故事。”

“小說……家?”

“之前‘淮水伯使趙太後’,都是小說家湊出來的故事,不是真的。”

“我怎會不知這是假的?!”

商無忌頓時惱怒,自家妹夫被人編排,他當然不爽,因為自己妹妹生了雙胞胎,都沒有現在那個什麽趙太後紅啊。

楚國臭娘們兒!

“去聽書罷!”

“是!”

禦手是陰鄉商氏為數不多在“白沙勇夫”序列中,做到過隊長的。

雖說只是小隊長,但經驗豐富實力強橫,絕非尋常的車把式。

能夠成為商無忌的禦手,自然不是什麽等閑之輩。

不多時,二人換了裝束,商無忌直接就是腳踩芒鞋,手持竹杖,然後一身白袍短衫短褲,這淮中城的裝束,就是這麽隨便。

除了正式場合穿戴需要得體,日常中的裝扮,除了不允許裸露之外,其他都是沒有硬性要求的。

以前在江陰邑時,商無忌多少還顧及一下士人的體面。

到了淮中城之後,直接放飛自我。

除了人不在江陰多少有點無所謂之外,就是這裏上上下下,大多如此,連老大李解都是這個鳥樣,自己又何必裝樣子?

在江陰邑擺出那份體面,並非是給自己人看的,而是給姑蘇的人看的。

現在嘛,自然是怎麽痛快怎麽來。

只不過他畢竟是美男子,哪怕裝束拙樸,到了一處茶樓,還是有眼尖的跑堂小哥過來招呼。

氣質這種東西,一般都是靠養。

商無忌這麽多年歷練,獨特的氣質,已經不需要靠衣服來裝點。

“夫子請。”

跑堂的小哥年紀不大,可能也就十一二歲來去,稚氣未脫,身材矮小,不過看得出來非常機靈,否則也不會在大堂中來回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