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讓人無可奈何(第2/2頁)

撓得李解得狂犬病得破傷風最好,撓了沒效果,至少讓人心裏有陰影,也挺痛快不是?

只是讓宋國間諜們有些難受,李解連這樣的機會,似乎都不打算給宋國人。

“以淮水伯府鐵器之數,只怕淮北之地,當真會再度變成糧倉。”

即便是現在,入眼處不是草原就是叢林,甚至有些香樟樹,經過幾十年的擺爛放荒,已經長得成人粗細。

樹冠茂密不說,連成一片,還真是蔚為壯觀。

就這樣的自然生態,不管是哪個國家過來,首先砍樹就是個大問題。

砍完之後,復耕還是個大問題。

不管哪一樣,都需要用到大量人力、工具。

或許青壯勞力對陳宋吳楚來說,那不算什麽事兒。

但是工具就不一樣了,寶貴的青銅器,不可能全部浪費在勞動工具上。

李解恰好跟他們相反,最缺的就是勞力,工具反而不缺。

哪怕現在沒有足夠的生鐵產量,光石器加工的超強效率,組織人手用石斧一斧子一斧子地砍樹,也完全不愁石器工具的硬性消耗。

“若能聯合齊魯,或有……”

“齊魯如何能勾連?”

宋國人自己都不信,現在倒是有個契機,李解在淮中城,居然推行考試選才,這是非常危險的一個信號。

甚至都不用宋國人去宣傳,齊魯就有精英開始宣揚這等行徑的危害,一旦形成大勢,高爵厚祿很難繼續輕松地傳遞下去。

只是不管列國怎麽想的,或許為了“赤霞”,或許為了“紫霄”,甚至可能還有為了陶瓷或者鐵器的,都是依舊保持著跟李解之間的商貿關系。

至於要不要翻李解,列國可能更多的,是想要看看吳國內部的反應。

甚至在吳國都邑姑蘇,已經有國際間諜開始活動,官方渠道上,也有“遊士”、行者在向吳王虒抨擊李解的惡劣行徑。

吳王虒有沒有搞明白事情的嚴重性不知道,但是太叔卯的的確確大發雷霆,公開狂噴李解乃是“悖逆”,顯然也很清楚,李解這一次組織的考試,只要挺過去了最艱難的一段日子,只怕受惠之人,都會全力擁護。

原本就相當脆弱的吳國制度,可能一夜之間,都不需要李某人動用一兵一卒,自己就開始自我瓦解。

保守勢力更加保守,在野反對者則是更加激進,雙方以此為借口,將矛盾再次升級,直接爆發成超級內戰,也不是沒有可能。

太叔卯最擔心的,就是這個。

李解組織一場考試,根本就是給五湖地區本就脆弱的平衡,直接來了一場地震。

原本就是星火燎燃的王畿,乍然間讓人看到在混亂的吳國體制之內,居然還有那麽一窪清流,怎麽不可能洶湧?

老妖怪在世時,龐大的統治疆域,可以依靠老妖怪的個人威望來鎮壓,脆弱的體制,只要有強權人物存在,總能維系。

而伴隨著政治強人的接連離開,這種落後、混亂的奇葩體制,自然就出現了狗咬狗。

這種上層的撕咬,對中低層而言,不是他們想要的,他們想要的,終究只是秩序。

整個吳國的疆域之內,能夠提供秩序的,現在只有李解,只有淮中城。

而那裏,不但有秩序,還有強人,類似吳威王一樣的威權人物。

這種心理上的補償,更是十分的微妙,對太叔卯而言,他太清楚不過。

然而一切終究是徒勞的,太叔卯面對李解,跟宋國人一樣,只能幹瞪眼,哪怕再怎麽咬牙切齒,也是有心無力。

處理眼門前的狗咬狗,就已經是十分的艱難,再去制衡李解這樣一條瘋狗?

除非太叔卯的老爹從黃泉歸來靈魂附體。

宋國商人在濊水市場的觀察,讓其中的老牌間諜們,都是心涼了半截,原本還想著,趁著李解治下在睢水一帶還不穩,總能收買一兩個淮夷部族。

可隨著本地亭長、裏長被一群特殊的“淮夷”簇擁著巡遊,宋國人頓時打消了念頭,準備提前返回商丘,將這裏的情況,如實反映給大相戴舉。

“支氏、巫氏……”

“雖早有聽聞延陵運奄氏,同支氏、巫氏聯姻,卻未曾想到,竟是同運奄無忌有舅甥之情?!”

“睢水之南……唉!”

一聲嘆息,眼見著支氏、巫氏這些人笑得燦爛無比,宋國人除了唉聲嘆氣,別無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