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四面楚歌(第2/3頁)

畢竟李解這條江東狗,可不會專門來區分你是楚人還是鬥氏。

時下鬥尊祖孫三代都在大隧關作戰,保的是楚國更是鬥氏。

楚國在,鬥氏才是壯大,才能發展。

楚國要是不在了,鬥氏就是個屁,不被殺得人頭滾滾,外來的統治者能放心?

也正是因為想得透徹,鬥尊才有比較荒誕又不切實際的想法,期望著來個超級猛士,直接把趙太後給擒下,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那妖婦交給外人去殺,豈能消吾心頭之恨!擊破吳蠻之後,定要回師郢都,親手扼殺此晉國賤婢!”

目露兇光的鬥魚咬牙切齒,因為趙太後,他們鬥氏的損失前所未有的大,先王在位時,各種連消帶打,也只是分化了鬥氏的力量,並沒有傷筋動骨。

但先王一去,他們鬥氏居然連“負箭國士”都被誅殺,這種事情,百幾十年來都沒有發生過!

聞所未聞!

自家的恥辱,當然要自家了洗刷。

對鬥魚而言,不把趙太後剁碎了喂狗,根本不能解氣。

見兒子這副喊打喊殺的模樣,鬥尊心情也是大好,笑道:“欲取其性命者,何其多也。”

鬥氏父子有說有笑,顯然不認為趙太後還有翻盤的機會。

秋收在即,後方好好地打糧食,秋收之後,再來和宮中妖婦算總賬。

大隧七道關,看著如此雄關,鬥尊父子都是心安無比,對接下來的戰事,也是自信滿滿。

至於郢都如何,現在也不想去理會。

同日傍晚,夏首向西就是長江,秋收前後的江面夕陽尤為好看,那余暉鋪滿整個江面,伴隨著波光粼粼,著實美不勝收。

即便是這個時代的楚人,也是愛極了這個美景。

落霞將散未散的時候,倘若還有鷺鷥之類的水鳥齊飛,更是畫面美麗,令人叫絕。

楚王將渚宮修建在這裏,為了討伐南方或者避暑,都是原因,但美景宜人,同樣也是讓人心悅誠服的因素。

傍晚的渚宮,向著江面看去,就能看到一艘艘小小的魚排,捕魚人或是垂釣或是撒網,總能有些漁獲。

到傍晚的時候,就會返回江邊,那些漁獲,就會被出售,用以交換日用物資,或許是麻布,或許是米糧。

交易的時候,人頭攢動,聲音喧嘩,正是這種極為隨意的日常,從渚宮高台之上看去,反而有一種絕美畫卷的感覺。

而此時,趙太後正憑欄杆向西遠眺,夕陽西下,這樣的美景,在晉國老家並非沒有。

但夕陽染紅水天一色,這等盛景,卻是從未見過。

“此情此景,朕方知‘大權’之重,唯聖人不可掌之。”

言罷,趙太後倚著欄杆,側身內坐,她雖生了兒子,年齡卻不大,身姿依舊曼妙,在這夏夜之前,一身薄紗裹身,江風吹拂,青絲舞,紗衣動,道不盡的風情萬種。

“呵……”

朱唇微啟,輕吐一口氣,一天的疲憊慵懶,似乎都要隨著江風散去。

品嘗過權力的滋味之後,趙太後更是不願放手。

楚王的印璽、大權,就掌握在她的手中,社稷神器,任由其操控。管你什麽邦中英雄還是國之賊寇,一念便定生死。

這種愜意的生活,讓她陶醉無比,連著晚霞盛景,都是變得乏味起來。

閉目枕手,在渚宮高台之上,只是這麽小憩片刻,也是絕佳的享受。

片刻,趙太後似乎感覺有些餓了,站起身來,再也沒有多看一眼晚霞余暉、飛鳥漁人。

只是起身之後,她原本很美的雙眸,陡然圓瞪,從高台之上,能夠遠眺西方大江,自然也能看到夏水東流。

而夏水之上,不知道什麽時候,突然就出現了密密麻麻黑壓壓一片的舟船。

這些舟船並不大,但數量之多,唯有站在高台上的趙太後,才能深刻地感受到那種前所未有的壓迫力。

“來人——”

尖叫聲乍起,原本優雅慵懶的趙太後,這時候急急忙忙地沖出了高台,正要下去,卻聽一陣急促的號角聲傳來,頓時喊殺聲四起。

轟——

一聲巨響,西北兩個方向,猶如龍神咆哮,刹那間就是飛沙走石煙塵滾滾。

趙太後嚇得尖叫,赤足奔走的同時,在高台上看得更是分明,渚宮三面,都有大量的旗幟在揮舞,喊殺聲更是雄壯威武。

隱約之間,有人以楚音齊唱,趙太後雖是晉國人,但在楚國多年,自然也聽得懂楚地鄉音。

她聽得分明,那混亂之中,有人在唱:“活捉楚後,獻於首李!”

“活捉楚後!”

“獻於首李!”

“活捉楚後——”

“獻於首李——”

那喊聲仿佛是沖天而起,整個渚宮都是聽得清清楚楚,夏水之上,隨著舟船抵進,臨近渚宮的楚國舟師直接四散,即便偶有抵抗,不是老弱就是病殘,那些楚國年輕人,沒一個願意死在夏首,死在渚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