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綠林好漢(第2/4頁)

在漢子國,這種問題根本不是什麽問題。

不過什麽事情都是需要時間來承載,然而明明是一把年紀的曾夫子自己等得起,他就怕李解等不起。

萬一暴躁漢子抄起斧子說要“除惡務盡”,然後揚言要把楚國余孽全部幹死,那他上哪兒說理去?

隨國上下,誰能阻攔李解?最多就是隨國公主有點希望。

但淮中城缺公主嗎?

淮中城最不缺的,就是公主!

所以曾善能夠做的,就是盡最大的努力,至於能得到什麽結果,他是管不了那許多的。

拉來妘豹、蔡夕、鬥尊等人,也就是取取經,然後讓他們幫忙分析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麽地方,是自己可以使上勁的。

只是老夫子沒想到,自己直言不諱,卻是難住了這幾人。

蔡夕其實很好說話,他的為官之道,又或者說是生存之道,就是“唯上”,內心世界和實際行動,都是高度統一。

“唯上”為核心,具體操作,就是“法度”,不過具體到“法度”,以前為平輿司寇,他是用自己創造的法律條文,去約束管理自己的治下。

而現在,則是自己學習、適應了淮中城的法律法規之後,再化用到蔡國國內。

整個過程,簡直可以說是絲滑。

旁人見了,只會罵他是一條舔狗。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蔡夕的總結出來的知識,就是如何高效地,讓自己的主君發展壯大。

淮中城既然現有的法律條文管用,能夠讓李解的實力更加強勁,讓原本松散的野人變成高效的“國人”,那麽,蔡夕就會貫徹它,因為這會讓他的主君更加強大。

誰扯後腿,誰下絆子,誰就是敵人,而他就能行使“法”這個工具,將阻撓主君強大的“敵人”,盡數“法辦”。

蔡夕無所謂蔡國境內的罵名,也無所謂他死後,蔡國境內的身後名。

因為蔡夕堅信,自己的知識為自己的主君服務,那麽總有一天,小小的蔡國,不過是主君治下的一隅。

從全局來看,他何來罵名?

旁人很難理解蔡夕的學問到底好在那裏,但這不妨礙蔡夕能夠理解對面而坐的曾老夫子心情。

只不過曾善服事主君的工具,不是“法度”而已。

處在曾善的位子上,思考方式和知識儲備,又完全和蔡夕大相徑庭,曾善是不可能輕易放棄他現在的主君,也就是隨侯的。

這是“禮”,曾氏想要以後混得好,隨侯的下場必須好。

否則,靠出賣國君混了兩代人,也會因為這個黑歷史,最終曾氏淪為雜流,這是顯而易見的。

因為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後世子孫完全可以用“寡廉鮮恥”來攻訐曾夫子,最終連累子孫。

所以即便想要出賣隨侯,也不能是曾夫子,確切點說,是受到隨侯重用的隨國上大夫曾善。

蔡夕感同身受,很明白曾善的處境。

曾夫子和蔡夫子,情況是完全不同的。

作為蔡國現在的執政,蔡美哪怕大庭廣眾之下,狂噴蔡董活該被抓,那也不傷名聲,因為蔡美就沒正經給蔡董做過“臣”。

他蔡美上台,然後在蔡國境內狂刷那張老臉,這個機會,是李解給的。

而國君蔡董滾蛋,是因為鄭侯鄭爽,倘若還是國人昌盛時期,完全可以說國君拖累了國人,而不是國人對不起國君。

蔡董要不是失德,怎麽會招來“義軍”,又怎麽會跟鄭國勾結,最終導致鄭蔡兩國的國君,都被放逐?

國君失德,最終失國,這是蔡夫子在蔡國境內可以刷臉的重要基石。

隨侯一沒有失德,二沒有失國,情況完全不同。

所以事情麻煩的地方,就在這裏,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曾夫子直接去渚宮,找到李解,把事情講一講說一說。

畢竟李解一向喜歡打開天窗說亮話,這一點,曾夫子是了解的。

不過現在是冬天,曾夫子就算有個那個心,也沒那個力順著溠水南下。

天寒地凍的,別到時候半道上遭遇冰凍,他一把老骨頭,就交代在了溠水之上。

更何況,此時的漢東,除了上鄀還算好,其他地方,用“兵荒馬亂”四個字來形容,根本不為過,那些個楚國地方豪強、大姓,紛紛武裝了起來,割據的割據,自保的自保,顯然就是要攢一點實力,跟李解進行和平談判。

有實力才有得談,楚國人不傻。

反正現在都已經成立了漢子國,盡管也沒有祭天祭神什麽的,但周天子的章,蓋了之後,那可不是什麽胡亂蓋的。

漢東的楚國地方勢力,就想著,這要是漢子國國君李解,怎麽地為了太太平平安安穩穩,也會拿出一把卿大夫的位子出來,給大家夥挨個兒派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