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加大力度(第2/3頁)

為了表現誠意,景氏、宋氏內部,除了有想要迎回楚王的人,也有自甘墮落自降身份聯姻小國番邦的武士。

這些武士,改頭換面,甚至給人做“假子”之後,再投效在趙太後麾下,很容易就通過了政治面貌篩查。

畢竟趙太後每次巡查堅決支持自己的部隊,都會再三強調,務必不能讓忠於楚國的死硬份子混入我們的隊伍中!

這一番操作,也就讓宋氏、景氏,攀上了趙太後這條線,然後原本郢都的豪宅,在朝會之上,就通過合法手段“贖買”了回來。

不掏錢不行,不掏錢趙太後也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

掏錢就是亮明態度,過去的事情,一筆勾銷。

就讓往事,隨風而去吧。

於是此時郢都的楚國部隊,成分相當復雜,明面上是楚國的中央軍,實際上都是私軍。

權邑鬥氏借用楚國的令尹權柄,很容易就把偽裝成楚軍的“鬥氏武士”武裝到了牙齒。

此時哪怕鬥皇跟政敵鬧掰,調動軍隊就是他的殺手鐧。

至於河南的漢軍,打不過就打不過嘍,治不了漢軍,還治不了郢都叛逆?

實在是不行,手中有部隊,跑哪兒不是跑?

陵師三軍做得了初一,郢都新軍完全可以做十五嘛。

這些為了吃肉搞出來的各種操作,也是讓李總裁服氣的。

這些楚國權貴,換個時空,那也必須是吃香喝辣,李總裁穿越之前當工頭,要是遇上這樣的人做甲方,往往就是拿個預付款了賬,剩下的,運氣好十年八年要到,運氣不好,那就淡定從容看風起雲湧潮起潮落。

人生就是這麽刺激。

現在身份調轉,李某人尋思著,還是槍杆子好說話。

雖說他並不迷信暴力,不過暴力解決這些渣渣,比什麽都好事兒。

站在船頭,李解對沙東道:“一旦郢都搞事,你穩住局面之後,就狠狠地向郢都敲一筆。記住,盯著鬥氏,其余的,不用管。”

“是!”

沙東大聲地回應,心中也是有點興奮起來,照老大的意思,說不定這次暗藏渚宮駐紮陽水,其實比外出更加重要。

真要是楚國人想要暗中行險,或者煽動底層在陽水之南鬧事,沙東迅速彈壓之後,反手就是向郢都質問,然後勒索鬥氏。

他不可能勒索趙太後,趙太後是老大的人,連內衣都是淮中城制造,勒索趙太後,跟勒索自家老大有個屁的區別。

至於景氏、宋氏之流,就算是他們搞事,也當他們不存在,這些菜雞弱鳥,完全沒什麽油水,唯一拿得出手的,可能就是地方上的人口。

但現在漢子國的投放能力有極限,在搞定大別山南北,建立穩定通道之前,很難投放太多的資源在這裏。

所以消化吸收大量人口的能力,漢子國也是有心無力,現如今能做的,就是給足錢糧,不讓多余的人口閑著,都參與勞動,一邊改造大自然,一邊在改造的過程中,甄別這些勞動人口有沒有吸收的可能性。

楚漢和約上,說是說割讓漢東土地,然後將上鄀租賃出去,但是還有一塊土地,是沒有討論的。

那就是雲夢澤。

渚宮的位置就在陽水之南,陽水之北就是郢都,往東就是數百裏雲夢澤,漢子國的偏師攻克州國之後,等於就是控制住了雲夢澤的東西兩頭。

那麽整個雲夢澤,等於事實上就是漢子國所有,楚國等於是淪喪了大量沿江地區的國土。

原先蠶食州國的努力,都是給漢子國做嫁衣。

當年吳國差不多也是打下這麽大的範圍,但吳國來得快去得也快,老妖怪並沒有太多的心思來經營這種鬼地方。

而且吳國的國力,也無法支撐如此長距離的資源投放。

但是漢子國不同,漢子國的內部,是有雲氏、雲軫氏支持的,雲軫甪就是其中的代表。

曾經的“州來大夫”,如今署理淮南,乃是淮南事實上的行政官僚一把手,直接聽命於李解,只要雲軫甪不是腦殘,就不可能舍棄現在的事業,重新去給楚國做忠臣。

當年他做“逃跑大夫”,並非他不肯戰,他戰了,但豬隊友更多,加上楚國完全沒有支援淮水的意思,白邑更是自保不出,這就讓雲軫甪死了心。

之後給李解辦事,前期可能還想著保全有用之身,將來還是要回楚國的。

後來嘛,楚國愛咋咋。

再後來,楚國“負箭國士”都敗在李解手上,直接讓“逃跑大夫”下定決心,把自己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除了遷徙雲氏、雲軫氏進入淮水之外,更是憑借過去在淮水兩岸的關系,聯絡了大量夷虎部落投靠,大別山區的荊蠻山寨,也多有賣他面子的。

所以現如今漢子國和吳國的區別,就在於漢子國有人力資源投放到漢東地區,甚至投放道渚宮,也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