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忠臣用法(第2/3頁)

“哈哈哈哈哈哈……”

李解大笑一聲,“老君何出此言。先王曾教誨李某:事貴應機,兵不厭詐!既然李某能輕松說服下澨氏,又何必兵戎相見呢?”

說罷,李解又道:“再者,以漢軍之威,真要拿下下澨氏,又有何難?只是李某不想徒增傷亡罷了。”

“如此,上澨天還要感謝漢子寬宏?”

“哈哈哈哈……”

李解笑得更加暢快,“老君這是不服啊。不過,老君到時候,何不去看看下澨氏那些如釋重負的老弱婦孺?”

“哼!”

“若漢軍殘暴,楚人頑抗到底,也是理所應當;若漢軍貪婪,楚人貴種率眾抵抗,倒也合適。只是漢軍既沒有屠城,也不見坑殺,更是寬待野人鄉民。試問,這些四野之人,又何必給你羋姓之後賣命?給李某種地,還能混口吃的,給羋姓之後種地,說不定,連性命都要丟了。”

“……”

李解的話不中聽,但這就是事實。

實際上他送上澨氏的人登船南下,就發現很多船工,居然就是“滄浪君”的族人。

這些族人,完全不想重新回到楚國治下,只想老老實實地給漢子國賣命。

要說不甘,鄂氏的人自然有不甘,但鄂氏的底層人,不甘的程度很輕很輕,畢竟在他們看來,真要說不甘心,也應該是“滄浪君”,他才是封君貴種,他們這些在舟船之間討生活的,比野人都不如,又何必去計較,今日為何人撐船呢?

相當透徹的思考,話一旦講得通透了,就是比較傷人的。

景天也清楚,上澨氏的男女老少們,在他的監督之下,自然能夠團結一心,抵禦李解這個大魔頭。

但是沒了他,還能前往渚宮,隨侍楚王左右,甭管這個隨侍的含金量何等的低劣,這也不妨礙他們,直接就不想跟李解對著幹。

他們沒理由給上澨氏鄉士景天的理想,而出賣自己的性命啊。

“報告!”

“說。”

站在馬車上,扶著欄杆,李解心情極好,面帶微笑遠眺前方下澨氏寨門大開,從裏頭,出來了不少人,男女老少都有。

只是有冬衣的,就不多了。

看整個下澨氏的結構,就知道他們禦寒過冬的準備,這次非常的不充分。

之前的楚國陵師三軍崩潰,形成的兵災,估摸著讓漢東不少小氏族,都遭受了重創。

手中還能剩一點糧食,可能就非常不錯了,說不定漢軍占據渚宮期間,雍澨附近水澆地的秋糧,就已經被掠奪一空。

“首李,下澨氏願降!”

“好!又是一個!”

李解拍手大喜,立刻有下達命令,“傳令,前往鹿山!”

“是!”

鹿山曾經多鹿,但自從楚國發達之後,鹿山便難得見到鹿。

崎嶇的山嶺和密集的土丘,使得這裏的交通非常不方便,當年軫國還在的時候,楚國跟軫國在此地大戰了好幾回。

不過因為地理交通不便的緣故,使得楚國幾次得勝,都沒辦法有效地拿下軫國,對抗持續了好些年,直到蒲騷之戰,才徹底把鹿山收入囊中。

當時對付溠水兩岸國家的難處,就在於這些國家一旦正面戰場扛不住,就往山裏鉆,就跟隨國依托綠林的情況,是一樣的。

只有消耗大量國力,才能一力降十會,將廣大地盤吃下。

鹿山四周之所以能夠讓散兵遊勇堅持下去,就是因為地形上雖然是丘陵,但山地的土壤居然還不錯,種植稻粟居然都可以,產量不高,但維持萬把人的生存,綽綽有余。

東一塊西一塊的,加上丘陵此起彼伏,楚軍一旦進入,想要把農田陸續破壞,承擔的風險不小。

正因為治安成本極高,統治成本更高,才使得楚國接近一百五十年時間,才將這裏稍稍地消化了一下。

而即便出了類似上澨氏鄉士景天這樣的忠臣,也扛不住底層一旦發現苗頭不對,就立刻跑路。

實在是跑不了的,只要給跳生路,該繳納的稅賦,那是真的不會拖欠。

原本上澨鄉士景天想象中的漢軍狀況,是屬於正面戰場大勝,但是要陷入漢東諸部的襲浪潮之中。

結果到現在為止,襲擾浪潮沒看到,他自己被當成了工具人,連軸轉地繞了雍澨一圈。

不但吧下澨氏給勸降,現在鹿山中的幾個氏族,一看連上澨氏景天這樣的大忠臣都降了,可見楚國是大勢已去,甭想再保住漢東了。

既然保不住,那降了也就降了,給誰納稅不是納?

“報告!”

“念!”

“鹿山氏願降!”

“噢?我記得這個鹿山氏,還是鬥氏的遠支?”

“正是。”

一旁悶悶不樂的景天,氣得胡須都已經發顫了,但還是很認真地回答了李解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