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重賞之下(第2/3頁)

曹國的士大夫們,肯定也會覺得“赤霞”“紫霄”特別香,雖說他們沒膽子也沒實力搞風搞雨。

但是曹國的巨賈豪商們,就不同了,他們有的是資本武裝散兵遊勇。

加上齊國長久以來,就有“技擊”外出打工的傳統,這要是曹國豪商們有認識的“技擊”鬧事,不說叛逃什麽的,暗地裏投個毒,暗地裏在糧食上撒泡尿拉泡屎。

搞不死人也能惡心死人。

齊侯不得不防,他沒得選。

所以,此時把齊軍分割,分兵出來一部分,也是有這個潛在原因的。

直接從正面強攻,過平陸邑也好,還是過哪兒,誰知道會盟列國是不是在通風報信?

唯獨這傳統的進攻路線,會盟列國都沒多少資源在這裏,就算想要通風報信,也得快馬加鞭。

不是齊侯看不起他們,整個汶水之上,現在都是齊國的舟船,春天道路泥濘,又千裏馬也是無用。

在齊國分兵的同時,齊侯也對國內下達了命令,齊國長城以北的駐軍,開始有序地向陽關增兵。

無鹽邑分兵的這一部分齊國部隊,就相當於成了先頭部隊,而原本留守在齊國長城的守軍,則是成了預備隊。

只是這些預備隊,不再走水路,而是走山路。

春季泥濘,山路並不好走,但此刻只要造成一種齊國在源源不斷向前線增兵的態勢,就能迅速扭轉軍心。

而且齊侯這也是為了給會盟列國“留一手”,之後等會盟列國知道,齊國居然還有如此雄厚的兵力,除了震撼就是震撼,不會有別的感覺。

“夫子!已至陽關!”

“傳令關中守軍,立刻前來領漢國編織袋。”

“嗨!”

此時陽關的魯國守軍並不多,因為得知齊國在無鹽邑會盟,加上春季的氣候原因,魯國在陽關只是保留了五百人左右的士兵。

戰車倒是有三十輛,加上本地青壯民夫,臨時征召的話,也能拉出壯丁一萬多,用來以防不測,已經是綽綽有余。

陽關的地形,和函谷關類似,都是臨河臨山的設計。

齊國從齊國長城打出來,穿過泰山山脈,除了汶水之外,過河也沒有太好的立足之地。

因為河南就是梁父山,山並不雄偉,但是惡心,宛若一個大盤子,正好將汶水擋在北岸,然後要繞過梁父山,才能重新踏足平坦之地,最後一路繞泗水,才能到曲阜。

直線距離上,就一點點的路,但一座小小的梁父山,必須繞道四五百裏,而且更惡心的是,這梁父山並非只有一個山頭,山頭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十幾二十個,還是有的。

歷年齊軍要是想要從梁父山偷雞,大多都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就是因為這惡心到爆棚的地形。

所以兩相比較,當齊軍出了長城,幾支人馬分別從東面北面穿過泰山山脈,也不會選擇踏足梁父山,而是直接叩關。

陽關不打是不行的,齊魯兩家互相之間太熟悉了,齊軍真要是直接突破,奔著曲阜而去。

魯軍就敢斷了齊軍的後路,陽關的位置,就是這麽好。

齊魯兩家十幾代人的鬥爭,齊國是頭一回,有這麽好的借口和進攻態勢。

無鹽邑是在魯國的北面,又遠離陽關,過了汶水,就是一馬平川。

加上會盟諸侯的支持,只要正面幹死魯國部隊,整個魯國鐵定完蛋。

可惜,如此好的機會,就因為魏子羽的一通騷操作,直接搞得齊國聯軍內部不穩,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以往齊軍進攻陽關,是由東向西。

但是這一回,就有點微妙了,是由西向東,這就讓魯國駐軍,不得不消耗更多的城防資源。

好在漢子國的使臣魏羽,此次出使魯國,帶來的不僅僅是希望,還有資源。

其中之一的好東西,就是編織袋。

陬邑大夫子紇看過這種漢子國的編織袋,做工粗糙,但是好用。

用來填土的效率極高,最重要的一點,便宜,非常的便宜。

“夫子!已經命人前往陽關附近征召民夫!”

“今日先築一座小城出來!”

“嗨!”

魯國人的“小城”,就相當於守軍在城外安插的釘子,大概就是四五十步一個,不會太大,但是非常方便弓弩手射擊。

陽關的守軍,也能輕松地配合,弓弩能夠夠到的地方,就能配合防守。

隨後就是一個“小城”接著另外一個“小城”,大量的“小城”形成了間隔,不但能夠把進攻的敵軍分割,還能更加有效地殺傷。

只是以往修築這樣的“小城”,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這一次卻是不同,有了大量的編織袋,效率大大提高。

而且跟著陬邑大夫子紇來到陽關的,還有馬車中裝滿了的農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