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進擊的“帶忠臣”(第2/2頁)

而魯國在半殘或者已經滅亡的狀態,宋國再伸出援手,提供資源進行復國運動,很大概率,就能把微山東北,泗水以東的一部分土地拿到手。

此時宋國盯上的,是邾婁邑和邿邑。

邾婁邑是泗水以西有名的草場,放牧牛羊的效果極好,土地也相對肥沃,改造成農田的潛力也極大,就算是現在,邾婁邑也有三萬多畝的水澆地,這是上等良田。

齊國會盟諸侯,盟主讓齊國去當好了,但是宋國家門口的好處,是要借用齊國的名頭,直接黑下來的。

至於邿邑,原本是妊姓邿國的故土,這個國家小歸小,但是非常的富,而且排場極大。

當年因為動蕩,魯國借機把它給滅了,這才讓魯國的地盤,跨過了泗水,跟宋國直接接壤。

如今的邿邑,秉承了邿國的傳統,成為了非常發達的冶金中心。

本地的青銅器,是魯國的重要資源。

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這是周天子定下來的規矩,正常人都是不會違反的。

但是邿國不,邿國表示這都是什麽亂七八糟的,老子這裏山高天子遠,老子就是要場面大!

於是邿國直接來個十五鼎,沒辦法,就是有錢,就是富,你們把我咋滴?!

然後邾國跟魯國相爭,魯國順手就用邿國內亂的名義,跑去平亂,然後就結束了邿國的混亂。

當然了,混亂沒了,邿國也不小心沒了,這也是魯國人不想的。

不過事情都發生了,總得坦然地面對。

畢竟,這大概就是人生吧。

憑借泗水相對成熟的南北交流,又靠近中原最富庶的幾個國家,邿國留下來的豐厚家底,也是魯國能夠跟齊國一直懟到現在的重要支撐之一。

齊國眼饞西邊的魯國,宋國何嘗不饞東邊的魯國?

都饞,都想下手。

但問題在於,宋國畢竟是前朝余孽,要是向老姬家動手,還是魯國這種根正苗紅實力強的,那就是自尋死路。

所以一直以來,宋國都沒什麽機會。

可是現在,機會真的來了,黑鍋是齊國的,好處……可就是未必。

雖說戴舉還是比較擔心漢軍會不會直接繞過魯國,繞過曲阜,然後到河西來跟宋國較勁,但仔細想了想,齊國分兵陽關,怎麽地漢軍也得先盯著齊國才是。

再三確定了齊軍動向,已經漢軍的可能目標之後,宋國大相戴舉,便向盟主齊侯表示,聽說魯國、漢國的部隊,可能到了微山,為了防止敵軍威脅聯軍的右翼,他打算調派部隊,盯著河東的魯軍。

這也算是為盟主分憂嘛。

齊侯此時正狂怒呢,哪裏管得了那麽許多,一聽說宋國願意幫忙牽制遠處的魯國軍隊,也是相當的高興,還假模假樣地提供了一些軍需,說是身為盟主,自當盡一點力。

於是,宋國大相戴舉,就這麽合情合理地帶著宋國部隊,直接從無鹽邑往西南方向轉移,只是在轉移的同時,戴舉已經命令國內的部隊,立刻進攻魯國在泗水以西的邾婁邑和邿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