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誰人站得高(第2/3頁)

倉吾的甘蔗,越地的荸薺,又是兩樣本來不該在宋國出現的東西。

盡管被熬煮了許久,但荸薺的脆爽鮮甜,還是讓不少人眉頭舒展喜開笑顏。

更重要的是,炎炎夏日,哪怕奔著秋收去了,有這麽一碗冷飲入口,整個人都是舒服慘了。

忽地,一人靈機一動,出來給老皇夫子行了個大禮,口中更是高喊:“葵丘商氏,叩謝司城所賜香茗甜品!”

言罷,再拜之後,這才起身道:“晚輩家中尚有俗事未曾料理,還請司城恕罪……”

如此操作,倒是把老皇善嚇了一跳,趕緊要起身還禮。

然而不等他這麽做,就見幾個年輕人同樣如此,行了大禮之後,再拜辭行。

不少派來中老年代表的家族,此時比較尷尬,他們要是學年輕人這般不要臉,那哪兒行?

可現在,眼睜睜地看著幾個家族都是放棄尊嚴,就是求皇氏拉一把,皇氏就算再怎麽無所謂,多多少少,指縫裏漏一點出來,總歸還是有的。

生存,才是第一重要的!

家族存續在此時,已經到了一個緊要關頭。

尤其是李解麾下將佐越來越叫囂復仇,鬼知道他們復個哪門子的仇,但理由嘛,只要說得過去,漢軍就能如狼似虎。

而且漢軍出戰,還真是相當的守規矩,魯國這般菜雞,魯國沒有說讓漢軍入魯作戰,漢軍還真就停了下來。

等到後來魯國人受不了了,要漢軍快速介入,漢軍選擇拒絕,那也是漢軍的理由。

淮中城流傳一句話,叫“名不正,言不順”,宋國內部不管多少人對漢子國恐懼仇恨,但也得承認,漢子國就是講究,就是師出有名,從來不是胡亂折騰。

整個大廳再度熱鬧起來,老皇善原本淡定的那張臉,此刻也是有點緊張。

如此大的動靜,想要瞞住,可能性不大。

這些宋國內部政治鬥爭的失敗者們,既是想要在他這裏尋找苟延殘喘的機會,也時帶著點惡意。

大家都是宋國人,關系也不差,都已經低三下四到這個份上了,你總得給點表示吧?

而且這麽多世族求你皇氏一家,這宋國到底是誰說了算?

傳揚到新君戴舉那裏,只怕是沒好果子吃嗷!

想法挺美好,然而等人走了之後,老皇善當機立斷,對皇氏族人道:“凡六十歲以上長者留下,其余人等,分批遷往沛縣、蕭城、薛城。”

“老夫子,薛城內外,有客舍百二十間。”

有皇氏子弟,立刻提醒了一下老皇善。

“嗯。”

皇善點了點頭,然後道:“適才各地世族,不足與謀。”

至於其余的解釋,一概是沒有的。

事到如今,皇氏上下相當的抱團,類似皇策、皇途這樣早早出去的,妻子早就不在宋國內部。

留在宋國,不成了人質?

前來拜謁皇氏的人,本想著是讓皇氏給個方便指條明路,卻哪裏想到,老皇善歲數雖然很大,平日裏也是劃水混日子,伺候子橐蜚也好,戴舉也罷,就是個滑不溜秋的泥鰍。

可這一刻,居然剛硬到了極點,客人前腳剛走,整個皇氏後腳就忙碌起來,開始舉族搬遷。

皇氏鬧出來的動靜不大,甚至可以說根本沒引起任何人的注意,連姻親家族蒙氏,都不知道親家其實已經只剩下老頭子們還在商丘。

水陸並用,睢水、丹水兩岸,多的是皇氏的隊伍。

等了兩天,終於有消息傳到了商丘宮,說是之前國內地方世族,紛紛齊聚商丘,只不過,他們不是來朝見君上的,而是去拜謁司城皇善的。

這讓戴舉頓時大怒,但他忍住了怒意,而是派人先去調查一番,看看是不是真的如此。

很快,消息就反饋給了戴舉。

前天的確有這麽一回事,並且地方世族的人,他們辭行的時候,都是行了大禮。

這說明什麽?

這說明在這些地方世族眼中,配他們行大禮的人,是司城皇善,而不是君上您啊。

新宋侯戴舉大怒,竟是難得從商丘宮出來,帶著人馬前往皇氏大宅。

等到了皇氏家中,從馬車上下來的戴舉這才發現,老皇善正帶著一群老家夥們,站在台階之下,恭候他呢。

已經換了袍服的戴舉,早就和當初的“勁草”風範不同,多了許多狠戾。

眉眼犀利不說,步伐也更加的深沉,開口說話的氣度,也是少了儒雅,多了傲慢。

見著老老實實的皇善,低眉順眼地站在那裏,說實話,戴舉的氣是消了不少。

於是還笑呵呵地詢問老皇善:“寡人素聞皇氏諸子之中,有二人以‘途謀策斷’聞名,皇途使晉國,皇策使薛城,君教導有方啊。”

“慚愧,頑劣之子,些微名聲,豈敢勞君上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