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強弓勁弩

漢弩的強度從一石、三石、四石到十二石不等,六石以上是足張弩,臂張弩的話,通常以三、四石為常用。

眼下任弘手裏所持的便是一架四石具弩,它張力約合120斤,最遠可達百五十步,但最佳射程,還是在百步內。

漢弩較秦弩進步了很多,機身加了銅郭,郭身上還刻著十來個小字:“元鳳元年八月卅日敦煌發弩官令匠金作弩”,這是制弩必須的工勒其名。

在任弘看來,這位名叫“金”的工匠審美是很不錯的,弩臂上有紅黑相間的漆鎏花紋,弩弓長四尺,完美的曲線猶如展開的雙翼,入手是沉重的手感——以及給士兵帶來的安全感。

不過它的一切核心技術,都集中在銅郭內的金屬弩機裏,牙、望山、鉤心、懸刀,青銅時代的造物以機巧結合成一體,讓弩成了精巧的殺人利器!

任弘深吸一口氣,拉起望山,讓弩牙上升,帶起鉤心,鉤心下齒卡住懸刀刻口,使弩機保持鎖機狀態。

第二步,將牛筋弓弦扣在牙上,抽出弩矢裝入弩臂上的箭槽裏,再用盡全力後拉,使箭杆頂在兩牙之間的弦上。

第三步,端起弩,用加了五個刻度的望山瞄準目標,然後猶如扣下槍械扳機般,扣動懸刀!伴隨著弩機內傳來一聲清脆的彈響,鉤心立刻下沉,帶動牙下縮,早已蓄力已久的弓弦迅猛脫牙回彈,將弩矢飛速推射而出!

一眨眼後,弩矢已經釘在長城墻垣上的靶子上了。

養狗的張千人手裏已經收著十多枚箭矢,此刻跑到靶前一瞧,給任弘報了最終的成績。

“十二矢中七!”

這讓任弘松了口氣,多虧了過去半年,自己纏著懸泉置守角樓的材官教授了簡單的弩術,看來半個月後的都試,自己起碼能在及格線上。

但射術還是要繼續練的,任弘也發現了,自己在近身格鬥因為想法太多,操作總跟不上腦子。反倒是遠程射弩比較冷靜,往後到了西域,自己大概就要走材官路線,一路從“漢農夫”升到“漢勁弩蹶張士”了……

可惜的是,破虜燧眾人裏,並沒有弩術很好的人,眼力最好的趙胡兒,用的卻是弓……

如此想著,任弘看向旁邊看自己射弩的趙胡兒,笑道:“你也試試?”

趙胡兒沒有答話,但手上卻已經解下挎著的復合弓,站直了身子,從腰間箭袋抽矢,一拉弦,一張弓,箭矢直指目標,隨後放開手指,一氣呵成,速度比任弘上弩速度起碼快了一倍!

定睛一瞧,箭矢正中靶心!

漢代的弓分為三類:上等力氣的人能挽120斤,叫做虎力,但這種人很少;中等的能挽八九十斤;下等的只能挽的六七十斤左右。

趙胡兒能挽強強弓十余矢而不歇,可謂虎力了。

雖然弩機能讓任弘這個中等氣力的人,通過手與腰力並用,發揮上等力氣的效用,但要讓他拉四石弓,大概六七支箭就累得夠嗆。

但趙胡兒卻不必休息,竟一口氣射了十二支箭!數了數後,一共中了十一枚,可謂十分駭人了。

哪怕是與趙胡兒有過節的韓敢當,在烽燧上看到這一幕,也不得不承認:“非十年之功,不可能有如此射術。”

這就是弓弩的區別了,弩機利用機廓的精巧,將上弦和瞄準分開,所以比弓的彈射力更大,殺傷力更強,最後階段只需要專注於瞄準而不必考慮控弦,加上望山幫忙,命中率也更高。

弓看似構造簡單,但要用好卻比弩更難,很多時候要射中目標,靠的不全是仔細瞄準,而是感覺……所以培養一個普通弩手,一年足矣,但一個弓手,沒有三年每日挽弓的熟練度根本不可能。

弩機唯二的不足是:在上弦速度上,弩遠不如弓,尤其是當你遇上一個使弓的老手時,還不等端起弩瞄準,估計就被對方射死了。此外,當在顛簸疾馳的馬上時,弩機根本沒有從容上弦瞄準的時間,反倒是那些騎射嫻熟的射雕者,一反身一彎弓,或能將你射落馬下!

強弓勁弩,兩種相似而不同的武器,實無優劣之分,只是弩更適合人口龐大,可以短時間培訓大量臨時士兵的漢朝,弓則更適合人少但從小便修習騎射的匈奴。

喊著燧中眾人試射過後,任弘便要履行公務,前去巡視天田。

按照順序,今日巡視天田的人輪到呂廣粟,但任弘卻又點了一個人。

“趙胡兒,你也隨我去走走?”

……

巡視天田相當於一場負重越野,任弘披上了一身皮甲,頭纏黑幘裹巾,腰上掛了柄四尺長的環首刀,又背了上了他方才用的弩,弩矢三十枚,掛了個褡褳裝水,但沒有騎馬。

“破虜燧東西共有長達十二裏的轄區,我作為燧長,總得一步一步親自走過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