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我們不去占領

從粟特不遠萬裏來到鄯善的這隊商人,裝扮很有異域風情。

他們個個高鼻深目,頭戴尖頂虛帽,帽子有前檐,便於遮陽遠視,宜於長途旅行。衣裳則是翻領、對襟、窄袖,突出身體線條。

不過走在前頭,牽著三頭珍貴白駱駝的首領,漢名為“史伯刀”者,因為有些發福,肚子上的線條便格外突出。

要放過去,粟特人來到扡泥,都要被土裏土氣的樓蘭人好奇地盯著圍觀,可這次,卻是粟特人詫異地看著扡泥城裏的新氣象。

不同於他們印象中,灰撲撲冷清清的小城邑,仿佛煥發了活力。集市上多了許多攤位,叫賣本地剛豐收的葡萄、做好的羊肉、胡餅、粟餅、蘆葦席等,除了粟特人外,還真有不少來自其他邦國的人流連其中,多是往來大漢的西域諸邦使節成員。

也偶爾能看到扡泥本地的貴族路過,在這炎熱的八月裏,他們拋棄了笨重的氈衣氈帽,也不再穿羅布麻織的粗布,而統統穿上了輕盈的絲綢衣裳。皆是右衽的漢式衣,下面則是錦絝,套著一雙皮靴有點不倫不類。

更怪異的是,明明是西域胡人的高鼻深目,有幾個年輕貴族卻蓄發,梳了一頭漢式椎髻,相互遇上了,也不再行樓蘭人的禮節,反倒作揖起來。

史伯刀一問才知,這鄯善王及其夫人從大漢歸來後,引發的風潮。

這兩個月裏,在鄯善王提倡下,貴族們不但開始學習漢語。衣裳以漢家衣冠為好、見面要拱手作揖、以梳漢式發髻為美,甚至在貴族聚會時,不再食用胡餅,反倒以使用筷著為優雅,分案而坐,吃起粟米飯來。

當然,這股風氣,只是富裕有余錢,且閑著沒事幹的貴族在瞎折騰,還未刮到平民百姓那兒去。亦有不少老派保守的貴族堅持傳統,冷眼旁觀。

粟特人穿城而過後,暗暗竊語道:“果然如於闐人所言,鄯善王以胡效漢,真是驢非驢,馬非馬,所謂騾也。”

作為南道大國的於闐,自然是看不上鄯善王這種拋棄傳統的做法,覺得不倫不類。

但史伯刀更在意的卻是另一件事:鄯善國收取的過路費,竟然降了整整一半!

而城外還專門設置了客舍,供往來使團商賈居住,雖然要價不菲,鄯善王更聲稱,已經在漢官任侍郎斡旋下,和婼羌的去胡來王達成盟誓,兩邦同為大漢臣屬,不互相攻伐,婼羌也不再搶劫鄯善國境內的商隊。

正是這些舉動,讓扡泥城恢復了繁榮。

粟特人的貿易網絡遍布西域,史伯刀數月前更親自來過一趟扡泥城,所以能猜出,這一切的背後,應該有一只手在推動。

“鄯善真正的王不是尉屠耆,而是那位任侍郎。”

“如此看來,任侍郎確實是喜歡貿易繁榮,或許不會像其他漢官一樣,厭惡低賤我們。”

史伯刀拍著駱駝背上馱著的大袋子笑道:“也不枉吾等來回奔波,為他找尋所需之物。”

……

“吾等不但要送給鄯善牛耕積肥之技,送給鄯善貿易繁盛,還要送給鄯善文字。”

而城東塢院內,在陶少孺稟報,說已將從敦煌買來的《孝經》《凡將篇》抄錄成數份,不日便可向粗識漢語的樓蘭人傳授時,任弘十分滿意。

樓蘭人,是沒有本土文字的。

但他們已通過種種途經,接觸到了許多種文字,除了漢文外,還有粟特商人帶來的粟特文,大夏、波斯銀幣上的希臘文波斯文。

隨著樓蘭鄯善的發展,遲早會有運用文字的需求。

不過據任弘所知,在歷史上,樓蘭人雖然也以漢文為官方文字,但最為流通的,卻是一種名為“佉盧文”的北印度字母文字。那是數百年後,隨著月氏人的貴霜帝國崩潰,一些信仰佛教的貴霜難民帶來的。

文字是潛移默化的,對一個民族文化、思維影響極大。

在西域,漢字算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雖然這和西域諸邦語言與漢語差別太大有關,但朝廷在意識形態輸出上不上心也有關系。

“宣傳思想陣地,我們不去占領,人家就會去占領!”

於是任弘便輕輕一推,提前了樓蘭人接納漢文的進程,有鄯善王夫妻背書,鄯善國掀起了一場學習漢語的風潮,任弘也勒令這場文化輸出的主力陶少孺要盡快習得樓蘭話。

想到這,任弘瞥了一臉虛弱的陶少孺一眼,這人是有些才學的,但就是太過好色,總管不住下半身。

“我聽說,有個坐擁三座葡萄園的寡婦跟著你學漢言,學到了床榻上?”

“侍郎,真只是我學樓蘭話,她學漢言,發乎情,止乎禮。”陶少孺一本正經,對著聖人發誓。

任弘點著他警告道:“你切記,勿要招惹那些有婦之夫,我可不想扡泥城裏,出一場捉奸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