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這不民主(第3/3頁)

可到漢武帝時,事情起了變化,武帝剝奪了丞相、禦史大夫這二府的權力,轉而擡高了尚書台,挑選親信“領尚書事”,使其作為中朝中樞。

臣下章奏先上尚書台,尚書台擬定初步意見後呈交皇帝,作為決策參考。從此外朝兩府拱手,而中朝權力漸大。

以皇帝為圓心,可以畫出一環套一環的集議圈,而中朝官組成的小圈子,是離皇帝最近也最小的一個。

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後,更是不得了,郡國九卿要準備兩份奏疏,一正一副,尚書台開啟副封,有權決定何種文書要交皇帝裁決,何種文書寢而不奏。

皇帝幼弱多病,極少過問政事,於是尚書台已極皇帝、兩府的權力於一身,到了兼職中外的程度。

時人有言:“政事一決於光,視宰相、禦史大夫亡如也。”

至於大鴻臚和博士?那是什麽東西。

究竟是不是九卿兩千石並不重要,那些得到諸吏、諸曹、中常侍加官的中朝官員,緊密團結在大將軍霍光周圍,他們,才是決定國家大事的人!

至於外頭吵吵嚷嚷的賢良文學?連大鴻臚韋賢都被霍光故意排斥在中朝之外,他們的反對意見,根本不會被參考。

“怎麽能這樣呢,真是一點都不‘民主’啊。”

任弘心中暗笑:“但夠高效,我喜歡!”

他今日因為是上疏者,又有中常侍之加官,故得以進入尚書台,只是列位將軍如廁的如廁,更衣的更衣,現在只有任弘這小蝦米先來此等待。

除了首席的位子肯定是大將軍霍光的,小廳堂裏還有幾個座位,依次相對排列。

任弘數了數,不算自己,包括霍光的位置在內,尚書台集議常設的座位,一共八個人。

“這八個人,就是大漢朝權力決策的核心領導!都是誰誰誰呢?”

正想著時,一位銀印青綬的公卿便已邁步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