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我上我也行(第2/3頁)

韓增雖出身將門,其先祖為在七國之亂裏立下大功的弓高侯韓頹當,韓頹當最擅長的就是輕騎絕吳楚兵後糧道。

而他們家雖然出了個以媚幸出門的韓嫣,但韓增的父親韓說,也是孝武皇帝時代一員戰功赫赫的將軍,年輕時以校尉的身份跟隨大將軍衛青出征匈奴有功,封侯,有任橫海將軍,擊滅東越嶄露頭角。

太初之後對匈奴的三場大戰,韓說參與了兩場,天漢四年那場戰爭,韓增也初次進入行伍,在父親麾下用事,也算繼承了祖業。

只可惜他父親死於巫蠱之禍,被衛太子矯詔殺了。韓增靠著在桑弘羊、燕王叛亂時站隊,成了朝中三號人物。他在孝昭朝雖也參與過平西南夷、武都氐的戰爭,但都是作為副將,獨自指揮大軍還是頭一次。故出塞後十分謹慎,行軍極慢,繞遠路的趙充國常常要等他好幾天。

韓增也有自知之明,雖然會師於天山北麓後他兵更多,按照朝中排位,前將軍肯定比後將軍大,但卻十分明智地將指揮權交予老趙。

“翁孫在天漢二年就追隨貳師打過天山之戰,與壯士百余人潰圍陷陳,為孝武皇帝召見勉勵。孝昭朝時又曾擊匈奴,獲西祁王,屢立大功,乃是朝中第一宿將,此戰當由你來指揮。”

而趙充國推辭再三後,也接過了指揮的大旗,兩軍合一,乘著匈奴人不進不退之際,率先越過石漆河,避免被半渡而擊。

而當次日正午,雙方都已進入戰場,這是艾比湖以南,石漆河以西一片廣袤的平原,向南能望見巍峨的天山,北方極遠處數百裏外也是山:阿拉套山。

當四萬余騎漢軍在趙充國命令下開拔,向遠處雪地裏人馬重重,無邊無際的匈奴大軍進發時,大敵當前,韓增還是有些焦慮。

因為這是漢軍從未來過的地域,出塞四五千裏,遠超霍光要求,勝了還好,若是輸了,這四萬余兒郎,起碼有一半回不了家,甚至可能全軍覆沒!

他先前甚至想勸趙充國後撤,但最終還是打消了,只是在前往自己指揮的陣線時,最後一次問趙充國:

“翁孫,此戰我軍以寡敵眾,你有幾成勝算?”

隔著十多裏,韓增似乎都能感受到,八九萬匈奴騎兵行進時的隆隆巨響,他們集中的位置,滿地的白雪直接被踩成了黑色的泥巴……

“我也不是謙遜。”

趙充國笑著,卻不直接回答韓增的問題,只向南望著綿延數千裏的巍峨天山,提起它曾見證過的往事:“二十年前的東天山之戰,貳師為右賢王部所敗,遭到包圍,這些年裏我一直在回想那一戰,最後覺得……”

“當時若換了我來替貳師將軍指揮,能贏!”

趙充國回頭看著狠狠劫了匈奴各部輜重後,士氣正旺的大軍,哪怕是辛武賢部,也戰意十足。

又眯著眼,望向前方右賢王的大纛,真是熟悉的東西啊,只是這右賢王,是個志大才疏之輩,早非當年那一位膽大心細的雄主了。而匈奴人的士氣,也與當年截然不同,更何況這次漢軍主力萬余騎,可是釘了馬蹄鐵的。

二十年前貳師雖然靠了趙充國突圍但士卒十死六七,那些袍澤名字和呼喊,就像那一戰在趙充國身上留下的二十余創一般清晰,夜深人靜時在隱隱作痛!

“所以這場仗,莫要說我與前將軍合力。”

趙充國對老上司一點不客氣:“哪怕讓貳師來指揮,也能贏!”

“翁孫啊翁孫。”

韓增明白了,大笑著同趙充國告辭,回到自己的陣線。人數加起來十萬余人的大戰,同萬余人的交鋒完全不是一個體量,陣列要層次分明,何時投入戰場,哪一批得暫時撤下來,都有講究。

卻見匈奴大軍陣勢橫垣二十余漢裏,呈月牙形,分成八個大翼,各由一位小王統帥,萬騎之下又有千騎、百騎。他們提前選好了戰場,主力占據了西面的一片丘陵高地,想要居高臨下,馳左右翼包之,遠遠望去無邊無際,擠滿了整個平原。

右賢王的鷹旗下,有身材壯大的武士鼓起腮幫,吹響了一個巨大的號角。

嗚嗚嗚嗚,它發出了低沉響亮的嗚咽,旁邊的各翼開始呼應,第二聲號角接踵而至,跟第一聲一樣綿長高亢。

隨即十只,百只,直到匈奴人中,凡是佩戴號角的百人長皆開始吹奏,像是對月而嘯的狼嚎般,千只號角同時回應右賢王,回應他們的頭狼,夾雜許多胡笳聲,還有越來越大的呼嘯……

而另一邊,趙充國麾下大軍雖是騎馬至此,但其實只是騎馬的步卒,馬匹放在陣後,以部曲為單位,步卒居前列了幾個圓陣和方陣。因為走得太遠,漢軍專用的武剛車根本帶不過來,四武車陣也列不起來,只能靠士卒攢戈矛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