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匹馬入長安(第2/3頁)

倒不是他們對任弘的崇拜到了瘋狂的程度,任弘相信,大多數人當真是出於義憤。

當初李廣自刎於軍中,不但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而六郡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也不論軍法如何,他們就是喜歡憑感情用事,認為李廣是冤死。

但同樣一家人,若是背叛了大漢試試看?當李陵降匈奴後,李氏名敗,而隴西天水之士皆以與李家人同郡為恥!

這就是六郡之風,愛憎分明,對事不對人,他們敬的是忠於大漢的功臣西安侯,恨的是身居朝中,無尺寸之功卻常常沮邊塞之功,拖關西將士後腿的關東卿相文人。

好笑則是,這傳言居然影響如此之大,看來幕後定有黑手。而任弘又不可能帶上這群人,就算大將軍不欲對付他,但看到任弘鼓動地方豪傑武士隨他進京上訪,又豈會沒有想法?

這群沖動的良家子,留在地方上為自己撐著輿情就好。

於是任弘當場告訴良家子們……這是假新聞!

“此言謠言!乃是匈奴間諜所傳,為的就是離間大漢將相臣僚!”

他肅然道:“弘在此立誓,弘忠於大漢絕無私心,而朝中執政剛正不阿一心為國,弘無背國之心,執政亦無害弘之意。”

“所謂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還望諸位信我肺腑之言,勿要人雲亦雲!各自散去,靜觀其變,相信大漢絕不會虧待有功忠臣!”

段會宗與眾良家子面面相覷,正遲疑之際,外頭卻來了長安使者。

而這位使者一到,任弘就徹底放下心來了。

手持節杖抵達的,卻是楊惲,楊二郎先是驚詫於將驛置圍住的良家子。他們倒是聽任弘話,讓開一條道使楊惲進來,瞧眾人義憤填膺的模樣,楊子幼了然,大聲道:

“京中近來有不實謠言,中傷大臣,故天子與大將軍特遣我以五封置傳,來迎西安侯入朝。”

良家子們懵懂不知,但聽在置嗇夫和任弘這倆熟悉置所乘傳規矩的內行耳中,意義便截然不同了。

符合任弘身份的其實是“四封乘傳”,而“五封置傳”是傳乘中規格最高的,書五封之,對應四馬高足的軺車,規格比於諸侯王、三公。

如此高規格,又讓任弘信得過的楊惲來迎,大將軍也是察覺到了傳言之事,欲釋任弘之疑,這件事果然不是大將軍本意吧?

任弘稍稍安心,暗道:“嗨,大將軍真是太客氣了,人家明明是想匹馬入長安的。”

……

聽說任弘已入右扶風,坐的還是規格最高的“五封置傳”,比於諸侯王、三公時,霍禹面露不忿。

“任弘只是雜號將軍,卸任的二千石官吏,四封乘傳足以,何德何能,能用上如此高規格的車乘?父親還是太優待他了。”

作為大將軍的長子,霍禹容貌與霍光頗似,都是疏眉目,同款的矮個子,但生氣起來卻毫無霍光的陰冷,而是全都表露在臉上。

說起來,霍禹年紀也不大,卻已是堂堂“五官中郎將”,為三郎將之首,分統郎官,掌宿衛殿門,出充車騎。他也被霍氏認為天然便是大將軍的繼承者。

因而霍禹對任弘十分警惕,暗道:“父親屢屢予其機會,若是將出征西域、烏孫的機會交給我,我如今起碼也有金賞之功,能靠自己的功勞封列侯,為九卿了……”

霍禹怪霍光寧可將重任交予外人,卻不給親兒子機會。

他卻是忘了,當年自己與張千秋隨範明友擊烏桓,霍禹被範明友優待,不予其到前線直接交戰,又樂得安全終日無所事事。

結果回朝後,霍光問戰鬥方略,山川形勢,霍禹張口結舌,而張千秋卻口對兵事,畫地成圖,無所忘失。

霍光稱張千秋之能,而對霍禹大失所望,只嘆息說日後張氏將盛,而霍氏將衰。

這一番話讓霍禹嫉恨了張千秋好幾年,直到朝中另一顆新星冉冉升起,在霍禹看來,任弘已經威脅到霍氏利益了。

他是皇帝故舊,麾下又出了那麽多列侯、關內侯,大有昔日衛霍之勢,這讓霍禹有些畏懼,畢竟在他看來,自己家與任弘因先前拒婚之事,是有過節的。

將任弘踢到邊塞吃沙是最好的,但豈料此子仍不消停,又是力挫單於,又是將南北兩道經營得有聲有色,每年都有一大堆政績。

而在這時節,霍光卻又召他回朝,霍禹越發不痛快。

而穿著常服與他對飲的中年人則湊過來道:

“所以民間裏巷中,說大將軍欲對任弘不利的傳言,與五官中郎將有關麽?”

此人乃是太中大夫任宣,雖與任弘同姓,實是河東郡人,乃是霍光姐姐的兒子,也是霍家自己人。他先前擔任過射聲營校尉,帶著射聲營隨趙充國出征河湟,跟韓敢當和金城募騎起過點小沖突。又參與了元霆西征,為趙充國放了那三發大黃弩,以功擢為太中大夫、關內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