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太子太傅(第2/3頁)

出於補償心理,這一個多月裏,據說天子經常領著皇長子睡,劉去疾有病,亦是親嘗湯藥,疑神疑鬼,生怕有人害他。

“可別將這皇太子溺愛廢了。”

任弘心裏如是想,其實他也常被瑤光教訓,說他“溺愛”兒子任白,自己就是個慈父,卻指望別人當嚴父……

不過看著劉去疾常眼淚汪汪的,但長大能否成器誰也說不準。

任弘只能安慰自己,比起先天來,後天教育更重要。

最起碼,因為蝴蝶效應,這孩子晚生了那麽多年,前頭還多了個姐姐,胚子已和歷史上的漢元帝全然不同,就算往後做了皇帝,也不會送王昭君出塞了罷?

任弘心裏不由莞爾:“難說,連王昭君都變男兒身了,跟我一樣,出塞去娶個番邦公主回來也不無可能。”

皇太子名額沒啥好鬥爭的,毫無懸念,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天子在為許婕妤封皇後做準備。立太子是為了母以子貴,立後名正言順,畢竟霍皇後才自殺,雖是罪有余辜,但立刻扶正,總會有人說三道四。

丞相丙吉最先提了出來:“陛下,過幾日還要帶皇太子去謁歷代先君之廟,太子宮官吏須得早早設置,尤其是太子太傅,更是不可或缺,不妨早定!”

站在底下的韋賢,聽到此言,開始與本與他沒啥交集的魏相、梁丘賀等大臣交換了眼神。

沒錯,立嫡立長,太子人選雖無爭議,但誰來當太子太傅,卻有懸念!

……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立太傅少傅以養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

“太傅審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觀太傅之德行而審諭之。太傅在前,少傅在後,入則有保,出則有師,是以教諭而德成也。”

劉詢終究還是沒有當場定下太子太傅的人選,拜皇太子之儀結束後,韋賢卻與魏相、梁丘賀二人聚到了一起,開始談論此事。

大將軍霍光薨後,跳得歡快的不止是詢弘二人,還有諸儒,魏相首劾霍氏,已經罷相的韋賢在動亂之夜進入長樂宮,蹭了太皇太後的功,至於梁丘賀,這位早在霍光如日中天的時候,就預言了霍光之死,霍氏之衰,是頗受重視的帶預言家。

魏相還帶來了謁者蕭望之,只因蕭望之本就是他在河南郡時的下屬,重回朝堂後,順手舉薦了這位曾面見大將軍霍光時直言其過的小吏。

見朝中“眾正”齊了,韋賢遂道:“孝文以好刑名之術的晁錯為太子太傅,則孝景好法術。”

“孝景以老儒衛綰為太子太傅,則孝武好儒術。”

儒家最重視後天教育,相信老師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太子太傅尤甚,所以從一開始就要選對人。

韋賢意味深長地說道:“霍大將軍把持朝政多年,以至功利開邊之臣充斥朝堂,至今仍未有改觀。往者不可追,後者尚可改。故作為太子太傅之人,最好是儒士,如此才能讓皇太子自小浸淫聖人之說。”

今上在滅了霍氏後,也表現出了對儒生的善意,下詔引述儒經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遂舉賢良方正以親萬姓,令郡國舉孝、弟有行義聞於鄉裏者各一人,又宣布太學擴招,將博士弟子從數十增到了一百。

但除此之外,皇帝並沒有將儒者放到空出來的重要職位上,所任的依然是他們眼中的“功利開邊之臣”。

比如任弘。

這讓他們有些失望。

一方面,群儒希望為霍光時期打壓的儒生們平反,讓他們返回長安,另一方面,要營造眾正盈朝的場面,盡力將皇帝掰直了。

此外,便是要盡早在太子身邊占據一席之地,成為他的老師。

梁丘賀遂道:“我覺得太常就可為太子太傅,君精通五經,號稱鄒魯大儒,篤志於學,又曾為太子詹事,教授孝昭魯詩,亦為長信少府,授太皇太後經術,故孝昭與太皇太後皆好儒學也。”

“老夫老了,教不動幾年,等到太子開蒙時,我或許都已離世。”韋賢很清楚,他已經無法在政壇煥發第二春了,還是早早選好在長安繼聖學之人就致仕為妙。

他倒是覺得,梁丘賀不錯,這位東海瑯琊人學《易》,因為前年的地震進諫入為博士,預言了大將軍之死,很受皇帝重視。

梁丘賀連忙推辭,以為廷尉魏相更有可能。

“最先倡議立太子的人,便是弱翁啊!”

除了彈劾任弘那次栽了跟頭,魏相的政治敏銳力很高,最先上疏請早立太子。

蕭望之也贊同,說了一句得罪很多儒生的話:“不知諸君可否發現,陛下雖學儒術,但亦好刑名,尤其喜歡務實之吏,魏廷尉雖以學《易》為賢良文學,但他出名,是在河南太守任上的循吏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