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誰寄錦書來

“朕以渺渺之身,繼六廟祖宗之靈,承世宗奮擊之威,當絕匈奴百年之運!”

竟寧二年五月,距雲中郡萬裏外的烏孫赤谷城,烏孫國的丞相——大祿馮嫽看到,楚主在收到那份來自長安的詔書時,先是下拜聽詔久久未起。

“烏孫太後?公主?”

非得使者喊了幾聲,解憂這才起身接過詔書,神情似是喜悅欲笑,又似難過低頭欲泣,種種情緒都最後都收斂住了,她恢復了烏孫太後的雍容,禮貌地讓馮嫽帶使者下去洗沐休憩。

馮嫽在與使者的交談時,也壓抑著內心的激動,三十三年,這是楚主來烏孫的年份,帶著孝武皇帝的期待——從其國俗,欲與烏孫共滅胡!

可事與願違,先是大漢忽然一道輪台詔結束了在西域的開拓,幾乎斷了與烏孫的聯系,楚主只能帶著陪嫁的漢人在此苦熬,好容易盼來了任弘,讓瑤光公主入漢重新建立聯絡,不曾想又遭大禍,肥王戰死,元貴靡慘敗,赤谷城被圍困得水泄不通,楚主親持鼓椎立於城頭,與泥靡大軍對峙,終等來女婿援兵。

這之後數年,楚主好似變了一個人,不再悵然東望,而將目光放在了烏孫的一統與安定上,她毅然放棄元貴靡,扶持大樂,以太後身份稱制,對反叛者毫不留情,將赤谷城修得固若金湯,來此的漢人也越來越多。

隨著烏就屠被擊走,烏孫形勢越來越穩固,烏孫貴人們已經習慣了楚主的統治,她以其智謀化解國內的領地爭端,守護漢人在蔥嶺以西的利益,似乎樂在其中。

但只有最懂她的馮嫽知道,楚主思鄉之心,無一日減弱。

等安頓好漢使,馮嫽匆匆趕回公主城,找了一圈不見楚主蹤影,一直找到庭院,才見解憂坐在從中原帶來種子落地生根長成的大梨樹下,還是讀著那份錦書——大漢天子要求烏孫出兵助漢擊滅匈奴的詔令。

她等這份詔書,等太久了。

“楚主。”馮嫽來到近前喚她後,卻見年過半百的解憂站起身,握住了馮嫽的手,這一刻全然沒了烏孫太後的莊重,臉上洋溢著久違的少女笑顏。

“孝武皇帝交付的使命即將結束,很快,我就能回家了!”

……

竟寧二年六月,北庭都護府達坂城之北,五千士卒背對天山而立,神情肅然。

北庭都護奚充國、副校尉馮奉世皆在,但真正的領軍者,卻是一只手吊在一側,只以右臂馭馬的傅介子,北庭的風吹動將軍冠頂的纓,身旁的旗,但傅介子巋然不動,目光看著西方,似是在等待什麽。

已是“曲長”的蓮鹵遊俠兒郭翁中吞咽了下口水,不止是傅介子在等,他們等這天也已很久。

六年前,那天殺的趙廣漢大索京輔,逮捕了許多遊俠兒,統統發配西域,郭翁中也在其中,但他真正的罪過:毆打過微末在民間時的大漢天子,卻不敢跟任何人提。

六年來,他們在西域北庭戍守,抵擋過匈奴大單於的進攻,跟著西安侯遠征至夷播海,更多時間卻是枯燥乏味,頂著北風吹沙雜飛雪,嚴寒之下,弓弦有聲凍欲折。

雖然大多數士卒都在當地娶了車師、烏孫胡姬,動作快的兒女都三四個了,但偶爾收到故鄉的書信,不論官職,都哭得稀裏嘩啦,這漫長的戍守,何日是終期呢?

雖然也有大半數的人習慣了當地生活,樂於坐擁葡萄園和胡婢美姬,已決定不再歸鄉,但郭翁中仍想回去,他念念不忘一件事。

“我非得立大功,登朝堂,在天子面前向他請罪。”

傅介子挾旌旗與討匈奴檄文抵達北庭時,他知道,機會來了。

現在只等烏孫人前來匯合,但他們當真會來麽?雖是漢朝公主主政,但烏孫畢竟剛從內戰中走出來,民生凋敝,康居虎視眈眈,萬一……

沒有萬一,遠處揚起了陣陣塵埃,那是數萬大軍在行進跋涉,烏孫的狼頭旗,代表解憂公主的秦琵琶旗陸續出現在眼前,一如大漢兩次相助一樣,今日天子有召,解憂太後亦發烏孫泰半之兵來援。

起碼四萬人,兩萬騎戰士,自帶幹糧肉酪,還有兩萬作為輔兵的牧民,趕著牛啊羊啊,這就是烏孫人的後勤。

烏孫大祿馮夫人,還有她的丈夫右大將來到傅介子馬前,下馬拜到:

“奉烏孫太後之命,烏孫如約而至,自大祿以下四萬騎,盡聽傅公號令!”

當年傅介子為了保住赤谷城,失去了一只手臂,今日輪到烏孫人來報答他的恩情了!

傅介子扶起這對夫婦,再度翻身上馬,帶著漢烏聯軍出發,旌旗轉向,奚充國、馮奉世、鄭吉、孫十萬、郭翁中等人也相繼轉向,他們可有一段長達三千裏的征途要走。

燕然將軍傅介子獨臂東指,越過了巍峨金山,越過草原,瞄準那座李廣利戰敗辱國的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