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請君暫上麒麟閣(第3/3頁)

既然是皇帝親選,也沒人敢有意見。

功臣名額大半已去,劉詢目光看向了下一幅畫。

“第七:前將軍、領尚書事龍額安侯韓增。”

此人其實沒太大功績,可誰讓他是策立大功臣之一呢?好歹也與趙充國一起打過天山之戰,倒霍時也站對了隊。

沒錯,畫上的,正是韓增背刺霍氏兄弟的名場面。

劉詢邁步走向下一位,不由嗟嘆了一聲。

畫上,是在慘烈的駝城戰場中,渾身是血卻依然擂鼓不絕,為士卒鼓勁的將軍。

“第六:後將軍、燕然將軍義陽桓侯傅介子。”

傅介子是今代為大漢開拓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任都護,從斬樓蘭王首歸,赤谷城之役開始,到陣於燕然,阻單於三日三夜,使不得遁逃,最終力竭而亡,忠義殉國為止,其風烈尤存。

正因如此,所以劉詢才將死時只是“後將軍”的傅介子,調到了“前將軍”韓增前,在不違背排名大原則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一些“春秋筆法”的。

下一個人,更是讓劉詢重新整理了衣冠,肅然起敬。

“第五:左將軍、太子太傅、忠節正侯蘇武!”

畫的正是蘇武持節圖,蘇公乃是大漢道德楷模,又在典屬國操持多年,推動了北庭都護的建立,他立有策立之功,更在霍氏之亂時,第一個站出來斥責諸霍,其氣節千古留存!不必多言。

但下一個,就有些微妙了。

“第四: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富平敬侯張安世。”

劉詢的神情有些玩味的意思,張安世排這位置,還是托了他兄長張賀的福——劉詢心裏,是將張賀當成“父親”的,愛屋及烏,給了張家太過照顧,不過張安世確實有很多“功勞”,諸如廢劉賀,策立,他都是僅此於霍光的參與者,不過……

“能躺到功臣第四,真不愧是你啊。”

這下,就只剩下前三了。

第三名毫無異議:“大司馬、車騎將軍、水衡都尉、營平景侯趙充國!”

這位老將軍,出生的時間是馬邑之圍前後,卻直到三年前才逝世,他這一生,見證了整個大漢興盛、中衰、再到中興的歷史,最後這十多年,更儼然大漢守護神,西羌再叛、扶余之役,都從容調兵遣將。

而畫上的,正是趙充國這一生最高能的瞬間:三箭定天山!老將軍須發賁張,手操大黃弩連續射死三名匈奴射雕者——藝術加工,藝術加工。

劉詢對趙老將軍十分欽佩,他逝世後,還讓蜀郡來的辭臣王褒給趙充國作了頌:

“營平守節,屢奏封章。料敵制勝,威謀靡亢。

遂克西戎,還師於京。鬼方賓服,罔有不庭。

昔周之宣,有方有虎。詩人歌功,乃列於雅。

在漢中興,充國作武。赳赳桓桓,亦紹厥後。”

這是將趙充國比喻成周宣王中興時的名臣方叔、召虎了!

凡十八人,皆有功德,知名當世,是以表而揚之,明著中興輔佐,列於方叔、召虎、仲山甫焉。

但剩下第一、第二倆人,其功勞,已經超越了“勞”“功”的概念,皆是以德立宗廟定社稷,開太平世的“勛臣”!

他們一個代表了過去:畫上之人身著卿相服,身材矮小,疏眉目,畫的是他策立後從驂乘那一幕。正是大司馬、大將軍、博陸宣成侯霍氏。

另一位代表了未來:畫的不是中年後贅肉增生油膩之狀,而是年輕驍勇的少年之時,穿著白虎紋明光鎧,牽著一匹赤馬,仗劍而望,那名馬旁還注著:“蘿蔔”。

恰是此時身在埃及的大司馬、驃騎將軍西安侯任弘。

“皆不世出之人,就算將汝二位放在高惠文景,甚至是孝武之世,恐怕亦是數一數二罷?卻都讓朕遇上了,何其幸哉!”

一路來未有絲毫遲疑的劉詢,卻在這陷入了停頓,面露思索。

今代麒麟閣,何人第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