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5章 糧食,從四方而來

李藎忱點了點頭,北方的耕作早就已經在多年的戰爭之中被摧毀的差不多了,尤其是淮北和中原地區,從沿路上森林茂盛的景象就可以看出來,若不是長期已經沒有人居住和耕作,這些幾乎是天下九州之中最適合居住的土地上怎麽可能會是大樹參天?

在大漢的計劃之中,倒是沒有指望著能夠依靠中原的糧食來支撐戰鬥進行下去,除了中原的耕作情況的確不如人意,還因為漢軍在最初制定戰略的時候也無法確定到底什麽時候才拿下這些中原腹地,已然做好了冬天尚且還在許昌以南和函谷關以西作戰的準備。

現在來看情況倒是沒有糟糕到了那種程度,但是隨著漢軍戰線的推進,前線對於糧食的需求自然也是與日俱增。

不過大漢倒是沒有忽略掉這些問題,李藎忱可不敢真的讓軍隊就地取糧,一旦開始就地征集糧食,很有可能引起民怨不說,對於軍隊的士氣也是一個很大的打擊,這個冬天宇文憲也很有可能趁機發動反攻,如果漢軍將士甚至還要為吃飯的問題犯愁,那這反攻說不定根本就承受不住。

李藎忱從來不懷疑漢軍將士的士氣,但是他從來不敢也不會用漢軍將士們的士氣和鬥志來打賭。

在大漢拿下淮北之後,就已經積極地開始開墾,一來是繼續從淮南向北方遷移一部分人口,二來是就地向北周降兵發放土地讓他們耕作,三來自然也是發動地方上的民眾,解散城塞和塢堡,讓百姓有膽量從城中和村落之中以及山上走出來。

淮北地區的山並不是非常多,但是在這亂世之中淮北作為南來北往的必經之路,在山區、沼澤等等大軍一般不會輕易經過的地方,還是有很多百姓藏身生活的,就像是當初李藎忱他們所在的那個村子一樣,村落一般不再進行耕作,而是以相互掠奪以及打獵、捕魚等等為生,比如當初李成他們的村子,也曾經一次又一次和幾個山頭外的那一夥山賊打過。

朝廷要做的自然就是勸說這些人下山,在山上苦苦支撐,自然比不過在山下好好耕作。

當初李藎忱就是通過這個辦法讓巴人下山,然後一下子將巴蜀這個天府之國重新建設起來的,而現在故技重施,甚至不需要李藎忱再多點撥,地方官員們就知道應該怎麽辦,畢竟巴人下山和嶺南部落走出山林已經是大漢開墾的重要成功案例,多多少少大家都清楚。

不過等到這些糧食播種下去就到明年春天了,再收獲至少也是明年夏天,現在的大漢等不到那個時候。南方,嶺南甚至更遠的林邑,依舊是大漢未來的糧食來源。

朝廷已經著手開辟了新的航道,甚至就連海軍的一部分船只都出動,浩浩蕩蕩的從嶺南甚至林邑直接通過海路向北轉運糧食,走海路的最大好處自然就是路途順暢,在陸地上走的話需要通過嚴關走陸路北上或者進入福建再北上,就算是走水路也必須要經過運力相當緊張的靈渠,而在海上則是一點兒阻攔都沒有了。

糧食從南方轉運到江南之後再進行分裝,通過大江和運河轉運到淮水再轉運向各個戰線,大漢現在拿下了徐州,甚至一部分船只已經直接從江南北上徐州,直接向東路軍供給糧食,這樣在無形之中就減少了淮水和運河的壓力。

另外不可忽略的是,大漢的陸戰隊也隨著船只直接北上徐州,已經在徐州集結演練,李藎忱並沒有放棄使用陸戰隊跨海進攻北周的想法,甚至隨著現在戰局的變化,陸戰隊也變成了李藎忱的撒手鐧。

不過李藎忱已經不傾向於使用陸戰隊再進攻青州,此時的青州已經暴露在了大漢的兵鋒之下不說,就目前的局勢,宇文憲也放棄了救援青州。

也不怪宇文憲膽小,青州這裏除了泰山之外幾乎沒有橫亙在主幹道上的山脈,雖然是丘陵地區,但是靠近中原的西部卻一馬平川,大軍完全可以一路向北推進,哪怕是泰山山脈也起步到多少阻攔的作用,歷史上泰山也從來沒有作為一處天險而存在,或是因為泰山神聖的地位,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孤零零的一座泰山根本攔不住什麽。

所以與其在青州死守一座座城池,還不如把主要的兵力都撤退到大河以北,準備依托大河天險和漢軍作戰。當然了,這撤退也不是只撤退兵馬,百姓肯定也都要打包帶走的,實際上在戰爭開始了沒有多久,北周就已經開始有計劃的轉移河南之地的百姓,人多而且注定無法守住的青州就是主要的目標。

之前王軌坐鎮淮北,青州是他的大後方,為了穩定淮北軍心尚且還不可能輕動,現在淮北已經被攻破,北周轉移青州百姓財產的動作自然也就更快。

李藎忱之所以快速的讓東路軍向前推進,就是指望著能夠盡可能的從宇文憲的手中搶下來點什麽,不過這應該只是李藎忱的一廂情願了,宇文憲既然早就已經有所計劃,那必然不會再讓漢軍撿到這麽大的一個便宜,而且現在大漢還得為洛陽之戰做準備,不可能有太多的精力放在原本就傾向於防守的東路軍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