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投名(第2/2頁)

這些人的門派在太祖皇帝爭龍的時候,都是出過力的,要不然也不可能大明大亮的在天下傳道。

而現在天機已變,如果不趁勢而為,重新和人皇結識,到時候人皇一旦定鼎,時機就已經過了。

於是這些人互相串聯探查天機,結果發現在京城之中龍氣最深,但是這龍氣卻不在皇宮之中,而是在皇城的一角。

最後有些人便找到了張道士,許以厚禮,要探查這家的虛實。

張道士見這些人都是能耐不凡,就是自己不透露,恐怕一兩天的功夫這些人也會知道隱龍在什麽地方。

於是張道士做了個人情,便把前因後果,同這些人說了一遍。不過隱去了,賈珂有天道護佑的這段。

這些人得了張道士的話,也不能完全相信他,於是這段時間以來,他們每夜裏觀看榮國府的情形。

結果果然和張道士說的一般,在舞陽侯府中龍氣生騰,其濃度已經超過了當年太祖定鼎江山的時候。

按照這個形勢,如果賈珂登基,皇朝至少能延續五六百年。這可是一個了不得的數字了,皇朝延續一般都是兩三百年的時間,像賈珂這樣的龍氣是前所未有的。

張道士捧著那木盤來到偏殿之中,先對眾位打了個稽首,然後說道:“眾位道友,這是榮國府三公子那塊玉,大家看一看。”

於是這些人都圍了上來,也不動手,只是就這張道士的手,仔細觀看這快美玉,看完之後便都不吭氣了。

其中一個人沉默半晌,然後說道:“不知是吉是兇,雖然看著是塊美玉,但是卻有頑石之相,雖然上邊刻著吉祥話,但是其中卻暗藏機鋒。”

張道士聽完之後也點點頭,並沒有說什麽。他其實對這塊玉並不怎麽看重,有賈珂在,這塊玉不管是吉世兇,都沒有多大的用處了。

“眾位道友,玉既然看過了,大家就送些信物,也好在人皇面前露個臉。”

眾人一聽也不反駁,就各自從袖中或從腰帶上取出了一兩件寶物,放在托盤之中。

這些東西都是他們常年祭煉的法寶,現在送給賈珂也是一個投名狀,代表著他們的門派,已經是站在了人皇這一邊。

不一會兒張道士又捧著那個盤子回來了。這一回不但有賈寶玉的那塊玉佩在裏面,還有三四十樣各種各樣的其他物件。

張道士首先把托盤送到賈寶玉面前說道:“哥兒的這塊玉可要收好,這塊玉可是有來歷的。”

賈母在旁邊一聽,覺得松了一口氣,只要不是什麽禍害人的東西,留著到也無妨。

接著張道士又把托盤送到了賈母面前,“我那些道友身上沒什麽東西,只有這些都是隨身用的法器,也有一些威能,老太太就先收著,然後送給兩位哥兒,也算是他們的一番敬意。”

賈母像托盤中一看都是些黃金,珠玉做成的各式法器,每一個都是價值不菲,賈母看了就埋怨張道士說:“你說你這是幹的什麽事,那些道士們一個個都是窮苦的,你這裏送來這些東西,讓他們以後回去怎麽過活?”

張道士滿臉含笑地對賈母說道:“這些東西雖然這都價值不菲,但對於他們來說也就是個見面禮罷了。”說到這裏便神秘地笑了一下。

賈母聽他說吧,便已明白了。這些道士恐怕都是有來歷的,不是那個山主,就是這個觀主,恐怕沒有一個是短少銀錢的。於是也就命旁邊的鴛鴦收了下來。

賈母接下來對張道士說道:“你回去了好好謝謝他們,都是出家人不容易,我收了他的禮,算是記住他們的人情了。”

賈母說的這句話有些一語雙關,旁人並不知道賈母的意思,但是張道士作為局中人卻知道的清清楚楚。而這也正是張道士今天的目的。

接下來張道士便退了出去,而賈母等人也登樓,在戲台的正對面坐下,賈珂和賈寶玉在賈母身旁陪著。而王熙鳳則帶著一群小丫鬟們坐在了旁邊的樓上。

不一會兒賈珍從樓下上來對著賈母說道:“神前拈了戲,頭一本是《白蛇記》。”賈母便問:“是什麽故事?”賈珍道:“漢高祖斬蛇起義的故事。第二本是《滿床笏》。”賈母點點頭,覺得還算不錯。這兩本戲都是個好兆頭。接著賈母又問第三本,因為這最後一本是,是給今天祈福的眾人的結局。

賈珍站在那裏笑著說道:“第三本最是吉利,是《大登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