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大順帝國之危機

鬥轉星移,日月如梭。時間總是飛快而過,當你想要抓住它的時候,它就一下子飛速轉動起來了。

對於已經走上了火熱的資本主義不歸路的大明帝國而已,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到時間不夠用了!

時間就是金錢!

時間就是新大陸!

打造船只,訓練水手,招募移民,準備物資,向東遠航,都需要時間,也都能產生資本家們最熱愛的利潤——這大概就是資本主義最邪惡的地方,它幾乎能把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和商業利潤掛鉤,然後用利潤驅動人性的貪婪,讓人們去瘋狂的追逐。

而朱慈烺的金融手段,又能將資本、利潤和人的貪婪之心放大再放大。所以從洪興十年開始,新洲合眾國已經變成了一個最吸引眼球的財富風口了……以至於身處大明東南富庶繁華之地的人們,都快忘記他們的本土實際上還沒有實現真正的統一,哪怕是名義上的統一,也還沒有實現。

因為在天朝大地的西南角,這個時候還存在著一個公開和大明帝國對抗,而且同樣以天朝自居的大順帝國!

大順現在也是一個殖民帝國了!

因為她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殖民地。

在突襲阿瓦得手之後,大順朝廷就設立了阿瓦總督府和沙廉總督府,以分管上下緬甸。而在打破了阿瑜陀耶城後,大順朝廷又順手設立了一個大城總督府,以管轄被他們征服的暹羅土地。

由於大順用偷襲的手段吞並了依附自己的藩國緬甸,等於親手撕毀了《宗藩條約》,所以在開疆辟土的同時,也摧毀了自己的天朝體系。所以在奪取了上下緬甸和部分暹羅土地之後,大順朝廷就得換一種辦法進行統治了。

一開始李過、李來亨等人想把大順的府兵授田制挪到上下緬甸。可是到了後來,他們就發現這樣的辦法並不可行!

在上下緬甸推行府兵制受挫的原因沒有辦法讓府兵在緬甸紮根!

是府兵制必須紮根於農村——大順的府兵其實就是小地主兵,在得到一二百畝授田後,府兵們就會將土地分租給農戶,用收來的租子養活自己和家人並承擔兵役費用。

可是從四川、陜西(漢中、鞏昌)、湖北(鄖陽)等地遷到緬甸的府兵戶卻發現自己根本沒法紮根。因為緬人畢竟不是四川、雲南等地的漢人農民,後者和陜人之間雖然也有隔閡,但還是可以勉強交流。而且大順朝廷在推行府兵制的同時,還搞了收買人心的計口均田,讓貧苦農民也得了好處,所以就很順利的把府兵制建立起來了。

但是在緬甸,情況卻迥然不同。

漢人府兵根本沒辦法和緬人農戶交流,無法交流,當然就談不上什麽紮根了。而且緬甸國內沒有激化的土地矛盾,也沒有中原漢人自戰國以來逐漸養成的平等觀念——他們對於緬人貴族的奴役非常習慣,根本不需要大順天兵去解放。

而且緬甸算是瘴痢之地,從陜西、四川、湖北遷移過去的府兵很容易感染疾病而亡。如果讓他們居住在開發程度比較高的城市中還好一些,如果分散到鄉村,那麽得病的幾率就更大了。

在跟隨李來亨、李定國南征的“北伐軍”中,因為疫病而亡的人數,比死在戰場上的要多出幾倍。

既然沒有辦法下鄉紮根,那麽大順在上下緬甸的統治就只能以城市為中心,以攫取經濟利益為目的了——大順突襲緬甸的目的,本來就不僅限於開辟疆土,而是包括了獲取南方出海口,以獲得西洋的火器技術同時為官營手工業出品的蜀錦獲得出口的渠道。

所以上下緬甸以及暹羅的部分土地,就變成了大順帝國攫取資源金錢的附屬地,也就是殖民地了。

而且,由於沒有辦法在上下緬甸大量安置府兵,所以大順朝廷一時也沒有辦法將緬甸從殖民地轉變為本土行省……

因此,大順朝廷只能在上下緬甸和暹羅的土地上設立了三個以大城市為統治核心的總督區,對上下緬甸和暹羅實行迥異於大順本土的殖民統治。

在完成了三大總督府的設立之後,大順北伐軍的主帥太子李來亨就結束了長達數年的南方之行,將軍隊和地盤交給了阿瓦總督李定國(大順的南方三督以阿瓦總督為首),自己帶領少數衛隊北返,並且在大順共治十年春,帶著沉重的心情回到了大順帝國的北都重慶府。

他的心情沉重不是沒有原因的,他在緬甸、暹羅的時候,曾經將自己的撫軍太子府設在下緬甸的出海口沙廉。那裏生活著許多葡萄牙人和緬人的混血,同外部世界的聯系也比較緊密,所以李來亨也知道了大明帝國這幾年是愈發紅火了。

對於大順而言,大明帝國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可不是什麽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