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0章 萬歲爺兵到!

明朝的大同城,很可能是全中國最堅固、最易守難攻打的城池……沒有之一!

這座城池最初是由大將軍徐達在洪武五年時,督率軍民在遼、金、元三朝遺留下來的大同土城的基礎上增築擴建而來的。

由徐達擴建增築而來的城堡,是日後形似鳳凰的大同城堡的核心堡壘,東西長約三裏,南北長約三裏半,周長十三裏。城墻修建得高大雄偉,堅固險峻,各種城防設施齊備,自成一個防禦體系。城墻一律以規整有制的石條、石板、石方、石柱等為基,墻體用“三合土”逐段逐層夯成,外圍砌以青磚,用於築城的青磚都特制的,又大又沉,比普通的城磚重幾倍。大同城墻也修築的又高又寬,高四丈有余,最寬處寬達五丈五尺。四面城墻上有垛口580多處,門樓、望樓、角樓62座、窩鋪96座,蔚為壯觀,固若金湯。

如此規模的大同城池,還僅僅是明代大同城的初級狀態。在土木堡之變後,大同城又進行了幾輪擴建。在大同城的北、東、南三門之外,各建了一座關城——其實就是三座堅固程度不亞於主城的小型城堡,環列在大同城三面,互成犄角之勢,從高空俯瞰,仿佛一只單展左翅的鳳凰,因此有了鳳凰城之說。

在興建了三關之後,明朝君臣還是不大放心,又以“鎮城孤峙,旁無輔衛”為有,分別在城東和城西修築了聚樂、高山二堡,使它們成為了大同城的兩翼。

於是大同就有了“一城、三關、兩翼”,總共6座堅固異常的堡壘。

如果要給這座大同城一個比較公允的評價,那就是堅固過頭了……對於大同邊墻外的蒙古人或者即將出現在大同鎮附近的後金軍而言,除了餓飯或勸降,是沒有第三個方法可以將之攻占的。

也許正是因為大同城池的堅固,使得大同鎮的軍民官吏過於依賴城防,而忽視了訓練和戰備。特別是在大同邊墻外的蒙古土默特萬戶的武力漸漸衰落,從而徹底放棄了入寇之後,大同這個昔日的九邊之首,也就日益廢弛。在大明朝的少年天子朱由檢看來,大同鎮的軍民官吏……這些昔日跟隨大明開國功臣們掃北定邊,復興漢家天下的英雄好漢的後代,現在已經失去了為大明王朝一戰的勇氣。這對大明朝和對大同軍民官吏自身而言,都不是什麽好事兒。

所以朱由檢才會讓遼鎮悍將滿桂率兵遼軍15000進駐大同,為得就是以外來的遼軍為骨幹,全面整頓大同防務。

也不指望滿桂能整出十三四萬可戰之兵,但是四萬、五萬的精兵還是要練出來的。

否則大同就會成為宣、大、薊三邊防禦體系中的一個軟肋,未來有可能會被入寇的東虜強盜突破。

可是出乎滿桂的預料,他所主管的大同鎮還沒有遇上西進的東虜女真,居然就被插漢部的“跑路汗”帶兵給突破了!

如果這事兒發生在遼西,插漢部的跑路汗林丹巴圖爾很可能已經被遼鎮精兵打得滿地找牙了。

可這裏是大同……滿桂只有15000可恃的遼軍,而其中最具戰鬥力的家丁僅有1000余人。

這15000遼軍也不能都擺在大同城,因為把他們都集中在大同城,大同鎮的千裏邊墻可就沒什麽防備了。最近大同邊墻外亂成了一團,被虎兔敦汗打散的兀良哈蒙古的部落到處亂竄,如果大同邊墻無備,他們一準會沖進來搶一把再說。

所以滿桂不得不分出去10000余人,分別駐紮在鎮虜衛、陽和衛、大同右衛、玉林衛、威遠衛、平虜衛、雲川衛、聚落所和高山所等處。靠著這些分散駐紮的遼兵,對付小股蒙古部落是足夠了,但是卻擋不住虎兔敦汗的大軍。

想要擋住虎兔敦汗的大軍,就得把大同本地的軍力好好整頓一番。

可是大同鎮當地的將門、營兵和軍戶,哪兒有那麽好整頓?他們都是兩百多年的團體,早就盤根錯節,早就自成一體了。這些團體或圍繞著大同鎮當地的將門,比如麻家將、馬家將擰成一股;或是幾十家傳承兩百多年的軍衛門第一塊兒抱團取暖;再加上一個本該鎮守一方的代王府,早就將大同軍鎮的武力基礎——衛所土地,給瓜分一空了!

沒有了土地,軍戶制自然無法維持,大同鎮士兵們的生活苦不堪言,也不願意再從軍出征。在嘉靖年間,因為鎮兵不願遠戍堡壘,居然發生了大規模甲申兵變,差點把大同城給占領了。

而軍戶制瓦解後開始推行的募兵制,則因為明王朝的財力實在有限和九邊軍鎮內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而收效甚微。

在天啟年間,大同鎮額定的軍餉(包括軍糧),總額也有一百幾十萬兩。雖然不可能發齊,但是每年實際發到大同鎮的軍餉(軍糧)總在百萬上下。以平均三十兩養一兵計算,大同鎮的戰兵也該有三萬上下。再加上滿桂帶來的15000遼兵(這群遼兵的軍餉暫時還從加派的遼餉中開支,並不占大同本地的餉),總該有四萬五千能打的戰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