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1章 一枝獨秀

“春闈”又叫春試,九天,農歷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場,每場三天。會試由禮部主持,因而又稱禮闈,考試的地點在禮部貢院。這三天考試的內容都是不同的,每一場考的科目也不同,所以在此前的科舉,有些科目是不能同時報考的,因為誰也不能同時出現在兩個考場裏,但這對最終角逐狀元是沒有什麽影響的,因為相對於明經和進士兩科,其他科目都是要次一等,不報這兩科,是沒有機會做狀元的。

由於今年科舉的制度小改,又有制科,所以考試的規矩也有變化。九日,考的全部都是小科。而十二日上午考明經,下午考進士,十五日殿試,殿試的同時,再加進入殿試的學子之中,加考一場,作為制科。

也就是說,制度又改了。常科若沒有機會進入殿試,制科連考的機會都沒有。學子們紛紛覺得太過於殘酷,但是制科本來就是恩科,選拔的水準高一點也實屬正常,而且馬上就要考試了,想取得成績的人,也沒空去抗議。

幾日轉眼而過,二月九日,小科的科舉之日。今日對於志在角逐狀元的人來說,實在是可有可無的。因為今年的科舉,狀元只看明經和進士兩科,就算這些小科不考,最後也可以當狀元,而考了這些小科,對狀元也沒有幫助,反而要分散精力,所以很多人就選擇不考了。

但是李牧來考了,十來個小科之中,他選報了三科,因為一個學子只能在同一天參加三科的考試,他想報十科來著,但是禮部不允許,無奈只好退一步。

他報名的三個小科,分別是明法,明算和明字。明法,和明算,顧名思義,而明字,則是一個專門考書法的科目,誰的字漂亮,誰就可以拔得頭籌。

李牧的字是‘COPY’歐陽詢的,而在當今,在書法一途,唯推舉兩人,虞世南和歐陽詢,公認這兩個人的字是最好的,所以研習書法的人,基本上就是這兩大派。

李牧是歐派的,但他如果寫歐體字,肯定是不行。他的字體,所有人都清楚,閱卷之人,都是禮部的官員,評卷的時候,非常簡單的,直接把所有歐體字挑出來評個次等就解決了。雖然是小科,但如果沒有拔得頭籌,對他的名聲也是非常大的影響。同樣,這樣的方式也可以應用在明經和進士兩科裏頭,到時候吃了暗虧都不知道。

為了避免這種問題的發生,李牧在這幾天,發動了所有能發動的勢力和人脈,收集了很多‘名人字畫’,其中不乏王羲之父子的碑帖,又夾雜了不少魏晉名士的筆跡。李牧施展出模擬大法,已經習得了好幾位書法家的筆跡,其中就有王羲之之子,王獻之的筆跡。本來他的目標是王羲之,但是王羲之的字帖,實在是存世稀少,而且相對來說更加敝履自珍,有價無市,短短幾天之內,他實在是湊不來十幅。

王獻之的書法造詣,在行家眼中,完全不弱於其父。只是稍有《蘭亭序》這種神來之筆罷了,但他的《中秋貼》等,也是為世人所稱道。

李牧收集到了十一幅王獻之的字跡,總算是湊夠了條件。這次他參加明字科,便是以王獻之的筆跡應對。至於明法和明算,憑他過目不忘的本事和四則運算法的加持,每一科都是半個時辰就交卷,遊刃有余,絲毫沒有感覺到難度。

十一日,明經和進士考試的前一天,小科的考試成績張榜公告了。李牧三榜有名,沒有任何意外,全都是頭名。由於小科不參與狀元的評選,故小科的頭名,不稱之為狀元,而是稱之為‘案首’,李牧報考三科,得三案首。為所有參與小科的考生中唯一的一個,不止是這個唯一,所有考生,就沒有報名三場考試的,最多也就是兩場。畢竟不是誰都能做到半個時辰就交卷,多少人窮其一生,深耕一科都不能及第,何況是三科了,報考兩科,都被認為是不自量力,禮部官吏會罵的,只不過李牧沒人敢罵罷了。

這個成績一出,禮部眾人頓覺烏雲蓋頂。為了打壓李牧的銳氣,今年的小科題目難度也是增加了非常多,有些題目,甚至禮部的這些官員親自下場也答不上來,但是李牧輕取三科,而且都是半個時辰搞定,若是允許他報考十科,恐怕他真的能在一天之內考完十科,這是多麽大的諷刺。

不少禮部官吏甚至覺得慶幸,幸好沒讓李牧報考了十科,若是那樣,禮部直接關門算了,還權知什麽貢舉了。

次日,二月十二,重頭戲來了。上午,明經科。有幸買到《孔府密卷》的學子們,背誦了多日,等得就是今天。當他們帶著忐忑的心情拿到題目的時候,恨不得直接面朝逍遙谷的方向給李牧磕幾個響頭,所有貼文的題目,全都在《孔府密卷》的預測之中,沒有一個是遺漏的。這讓眾人對口試的信心大增,到了口試之時,大義十條,也不出預測之列,大半的學子此時已經喜上眉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