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6章 留人(第2/3頁)

正是這個舉動,讓李淵下定決心,才有了日後的大唐。

唐家幾代經營,勢力根基頗深,在李淵剛剛起兵的時候,頗得了唐家的幫助。這一點,李世民是再清楚不過的。

剛立國的時候,孤獨懷恩劉武周等人謀反,也是唐儉告發,大唐才得以保存。但至此為止,唐儉都是為李淵立下的功勞,而李世民真正把唐儉當成自己人,還是因為接下來的事情。

劉武周戰敗逃亡突厥,留下了很多為了造反準備的兵器甲胄。當時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奪嫡之爭已經初見端倪,按道理來說,這一批兵器甲胄,是應給獻給太子府的。但唐儉卻選擇了封存之後,留給天策府來接受。李世民得到這批兵器甲胄,對日後建立自己的勢力,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玄武門之變,唐儉旗幟鮮明的站在李世民這一邊。李世民登基後,大大地重用了唐儉,扶持他成為朝堂上唯一的‘中立’勢力,享有特殊的地位。唐儉也用自己的行動回報了李世民,攻打突厥時,唐儉作為使節出使突厥,周旋於突厥人的營帳之間,九死一生。

縱觀唐儉走過的路,可以這樣說,李世民是挑不出唐儉的毛病的。李世民曾覺得,唐儉是朝堂上他最放心的幾個人之一,但如今因為李牧的事情,唐儉也站了出來,而且還拿出了對於唐家來說,最珍貴的免死牌。加上之前長孫無忌的事情,李世民恍然覺得,這世上他竟然沒有刻意完全信賴的人了。

再放心的人,都會做出讓他料想不到的事情。

李世民思忖了一會兒,時間便耽誤了些許,長孫皇後擔憂錯過了時間,便讓高公公去提醒李世民。李世民這才如夢方醒,忙應下此事,讓高公公傳旨去了。

高公公走後,李世民把唐儉也打發回家了,對他說要致仕的事情,不說答應,也沒說不答應。等他走了,才跟長孫皇後商量。

李世民把心中的想法說了,長孫皇後與他心有靈犀,能夠明白李世民的顧慮是什麽。在最放心的臣子,屢屢做出自己料想不到的事情之後,李世民對於人的信任已經降至冰點,不止是對長孫無忌和唐儉,對任何人也都是這樣。

對他們倆不放心,對李牧就更不放心了。說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罷,李世民確實是這樣想的,所以他要有所預防。

“陛下想怎麽做?”

“朕不能讓李牧有機會結黨。”

“所以陛下才把李牧安排在洛陽?”長孫皇後忽然一皺眉,道:“可是不對勁啊,陛下,不是說繼嗣堂的勢力根基在洛陽麽?難道陛下就不怕——”

“朕是這樣想的,若按皇後的思路想這件事,李牧必然不是繼嗣堂的人,也與李建成沒有關系。這樣最好,有李牧在洛陽壓制,也能讓繼嗣堂忌憚三分。若李牧是繼嗣堂的人,他必然會露出馬腳,到時朕也可一網打盡。另外,朕讓李牧去洛陽,還有一層深意。”

“什麽深意?”

“洛陽城,無論哪個方面,都要比長安更適合做都城。父皇曾考慮遷都,是朕攔了下來,沒能成行!但現在朕的想法有所變化了,當時沒有遷都,是因為突厥人。現在突厥大患已除,遷都洛陽,好處多多。最簡單的糧道,便是暢通不少,運糧船不必過三門峽,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如果李牧能夠把洛陽經營得好,也許朕還能沾他點兒光,早點遷都到洛陽,畢竟那兒才是中原之腹地。”

長孫皇後笑道:“這會兒又想起李牧的好來了,也不知道經過此事後,他還願不願意為你效力。”

“朕也不知道——”李世民長嘆一聲,道:“朕也知道,委屈了他,可是朕……也許,這便是身為帝王的無奈吧。”

長孫皇後毫不留情地戳穿道:“就是小心眼了,還不承認呢——也罷,若陛下說不通時,臣妾幫陛下勸勸就是了。”

“那便多謝皇後了。”

“可是陛下……”長孫皇後又問道:“讓李牧去洛陽,長安這邊怎麽辦?據臣妾所知,長安這邊,可是還有很多工程沒有完工,內務府的大小事務,也都還需要他的執掌才行啊。”

“這點朕考慮到了,朕自有安排。”李世民笑了笑,心中似乎已經有了定計。

長孫皇後又道:“陛下對唐儉,是否另有安排?”

“朕還沒下決心,容朕再想想,朕實在不想對唐家太過刻薄。”

長孫皇後聽到這話,便沒有再往下問了。李世民說這句話的意思,便是他有了刻薄的念頭了。

沉默了一會兒,李世民嘆了口氣,道:“無奈啊,還是得這樣做!”

“陛下思慮好了便是。”

“嗯。”李世民點了點頭。

……

太極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