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2章 無恥之尤

很多人讀到唐朝歷史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以為,唐朝在同時期的世界,是所向無敵的。但實際上,是這樣嗎?

在為《大唐群俠傳》做策劃的時候,李牧曾經讀過很多關於唐朝的歷史資料。其中有一段介紹了阿拉伯帝國軍隊擊敗唐朝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的軍隊,控制了中亞的大部分地區的事情。這件事讓李牧第一次意識到,原來在看似無敵的唐朝時期,唐朝在世界上也不是真正無敵的。

隨後,他搜集了很多資料,基本上了解了唐朝時期,世界的主要格局。

唐朝時期,地球上自東向西依次雄踞著唐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當時阿拉伯帝國叫做“大食”,拜占庭帝國叫做“拂菻”。

貞觀十六年,當李世民對高句麗起心動念的時候,阿拉伯帝國覆滅了古老的波斯帝國,擴張的觸角延伸到了中亞地區,也就是西突厥的所在,此時西突厥已勢微,中亞剛剛進入大唐的勢力範圍。

上元元年,李治自封天皇,封武則天為天後。唐朝進入疆域最廣大時期,而就在這一年,阿拉伯帝國的軍隊將原屬波斯帝國的整個呼羅珊地區征服,並且越過烏滸水侵入布哈拉。而布哈拉正屬大唐安西都護府管轄,阿拉伯人首次侵入大唐,但雙方並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沖突。

神龍元年,中宗復辟,此後十年,阿拉伯帝國軍隊征服了中亞河中地區。

開元二十二年,李隆基開始求仙問藥,任用李林甫為相。同年,大唐在與阿拉伯帝國的較量中明顯處於下風。在中亞怛羅斯戰役中,阿拉伯帝國軍隊擊敗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的軍隊,中亞的大部分地區拱手送人。

阿拉伯帝國軍隊兵鋒直指唐安西都護府的直轄區域。

至此,阿拉伯帝國完成版圖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壯舉,橫向對比已經超越了逐步衰弱的大唐。

安史之亂後,大唐進入衰敗期。吐蕃崛起,代替大唐成為西域的統治者。此後半個多世紀,吐蕃與阿拉伯人在中亞地區形成尖銳對立。而此時吐蕃能與強盛的阿拉伯帝國對峙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阿拉伯帝國內部出現矛盾,無暇顧及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的中亞地區,吐蕃才勉強維持了對峙的局面。

到了唐朝末年,盛極一時的阿拉伯帝國也分崩離析,拜占庭帝國,也就是羅馬帝國,取代了阿拉伯帝國,成為有一個橫跨亞非歐的世界霸主。

……

作為一個穿越者,李牧知道這些信息。這些信息,構成了他的眼界。如同後世的東西方,現如今的世界,也分為東西方。初唐到中唐,東西方可以理解為是大唐與阿拉伯帝國,中唐以後的東西方,則可以理解為是大唐及吐蕃等國家,和逐漸衰弱的阿拉伯帝國與拜占庭帝國。

拜占庭帝國相隔萬裏,此時實力未顯,倒是不用費心思。但是阿拉伯帝國的崛起,已成勢不可擋之勢。大唐如果搞定了西突厥,徹底打通了絲綢之路,勢力延伸到中亞,很快就會面臨來自阿拉伯帝國的威脅。

如何應對這種局面,不再出現高仙芝數十萬軍隊覆滅的事情,此時就該好好地想一想了。

如果能團結中亞以東的國家、民族,把他們統一納入到大唐的體系中,成為大唐的盟友。那麽,所有問題迎刃而解。畢竟這是有文化基礎在的,吐蕃、突厥,或者說波斯,他們都傾慕大唐文化,把崛起的大食人視為野蠻入侵者。如果大唐能在短時間內,以絕對實力,奠定東方老大哥的地位,那麽這些圍繞在大唐周邊的國家,將會成為‘衛星國’,把阿拉伯帝國的軍隊隔絕在大唐邊境之外。

這樣的思想,李牧不敢跟任何人說。因為對於隨著李世民征戰半生,打下中原的這些文臣武將來說。他們的潛意識會覺得,如果有機會,為何不把這些國家都滅掉,打下一個偌大的疆土之後,即便面對著大食的軍隊,也必可戰而勝之。

李牧沒法解釋這些事情,難道他要說,不要妄想了,後世的兩場世界大戰已經證明了,一個國家想要統治世界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妄圖統治全世界是想瞎了心。

他也不能說,人家大食人,是同民族同信仰,而大唐若是滅了吐蕃、突厥、波斯這些國家,必然會遭受內憂外患的局面,到時候更加應付不來。

所以想要實現目標,他就只能自己想辦法,按照自己制定的路線,一步一步的去做。距離成功還很遙遠,但萬幸的是時間還有很多。也許等他死了,阿拉伯帝國的軍隊也不會兵臨城下。畢竟如果按照原來的歷史,也是武則天快掛了的時候,才發生的事情。

武則天八十來歲才掛,李牧可沒信心自己能活到九十,就算能活到,也肯定是個糊塗的糟老頭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