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章 變通之法

眾人想過麽?

當然想過,在場的所有人,無一不跟這裏的土地有關系。像顧思之、王瑞這樣的,他們是地主,鄮縣的土地大部分都是他們的。而其他人,則多數是佃戶,他們耕種著不屬於自己的土地,勉強糊口度日而已。真正擁有自己的土地的農民,少之又少。大部分都集中在地主們看不上的小地塊,自己開荒得幾畝地、根本形不成規模和氣候,屬於那些忽略不計的。

從前沒有明州港,這裏的土地都是佃戶們在種。顧思之統計的數字也說明了,如果沒有港口攤薄勞動力,實際上鄮縣的人口是剛剛好夠耕種這些土地的。雖說有部分農田,有不能精耕細作的可能性,但也無傷大雅。大部分的地主,都是把良田的出產,算作是自家的,把劣等田的出產,留給佃戶做口糧。

佃戶麽,‘雙腳馬’而已,只要餓不死能繼續幹活,吃得飽和吃的不飽又有什麽區別?

每個人都關心土地,但這是在明州港建立之前。如今明州港的建設如火如荼,傻子都知道,碼頭要比種地掙錢的多。老百姓思考不到顧思之等人的高度,但是他們明白,在碼頭打一日短工,全家即可吃兩天的飽飯。這與從前饑一頓餓一頓的日子相比,儼然是天堂了。

若是當上水手,那更了不得。水手的薪酬是極高的,出海一趟,就頂的上兩年種地的收入了。如果跟的是一艘大船,比方說長安號這種,還有不菲的外撈,日子簡直不要太美滋滋。

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士紳還是百姓,重心肯定都要向港口傾斜。勢必會有很多人放棄土地,到時候土地荒蕪,糧食產量驟降,還是要出問題。

這非常好理解,你賺再多錢,不還是得吃飯麽?

糧食變少了,你賺再多錢,也要拿來買糧食。到了那個時候,多賺的錢,還有什麽意義呢?

所以,無論如何,得保證糧食的產量。

在李牧宣布改革之前,顧思之等人作為地主,面對土地即將荒蕪的情況,他們是最著急的。

但是憑他們的智慧,實在是想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因為他們不可能放棄港口的利益,所以他們不會阻止百姓在港口幹活。雖說土地這邊的利益也很重要,但是孰重孰輕,在需要作出選擇的時候,他們一定還選擇港口的。

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一個無解的問題。他們沒有辦法,在李牧問起來的時候,他們當然給不出任何答案。

李牧把所有人的目光收在眼底,繼續說道:“既然大家都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那本侯就給大家一個辦法——”

“職工農場制。”

李牧寫下這幾個字,所有人的目光都匯聚了過來,就連李世民也是一眨不眨的。寫完了這幾個字,李牧又在後頭補上了幾個字“土地集體所有。”

“敢問侯爺,新政不是把土地分給百姓麽?怎麽又成了集體所有了呢?”

“不要著急,聽我慢慢的解釋。”李牧不知從哪兒拿來了一根竹子,指著土地集體所有幾個字,解釋道:“新政還是要推行,但是不是不能變通。這個集體所有,便是一種變通。”

“首先,根據新政,把土地分給每個人手裏,誰家的地有多少,在哪兒,都明確出來。白紙黑字,留存下來。老百姓手裏一份,村裏存档一份,州縣再存一份,無論哪份有失,發現立刻補上,確保萬無一失。”

“隨後,再把這些土地收歸集體。”李牧寫下集體二字,道:“比方說,我們現在所在的安置村。”李牧伸手一指,指向所有的百姓,道:“你們都分到了各自的土地,但是你們想去碼頭幹活,不想種地了。沒關系,你們以你們的土地入股到集體土地中,再由集體把土地租賃給農場耕種,農場收獲之後,會按照你們入股的土地多少,替你們繳稅,繳稅之外的剩余,會按照你們簽訂的契約的比例,給你們租金。租金可核算成錢,也可核算成作物,全憑個人的選擇。”

眾人眼前一亮,這可是個好辦法,如此一來,可免去了土地荒蕪之憂。怪不得之前設置安置村的時候,要把土地按照三千畝左右分割,原來是考慮到這兒了。

“可是……”王瑞猶豫不知道要不要張口,李牧看到他的樣子,道:“有話就說。”

“誒……”王瑞應了一聲,鼓起勇氣道:“侯爺,我有一事不明。按照侯爺的意思,是否所有人都必須把土地入股到集體土地中?若是有人不願意,那又當如何?”

李牧早想到這點,也想出了解決辦法,道:“首先要明確的是,新政的主體大於分支。也就是說,分土地到每個人這個政策,是必定要貫徹的。而這些應變之法,不過是權宜之計,此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