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山東的世侯們

“啪”

王同彩站在一張簡易的山東地圖前,拿起驚堂木拍了一下,地圖上分了幾個區域,寫著“李”“姜”“張”“嚴”等名字。

雖然挫敗了即墨營的進攻,還取得了豐厚的戰爭賠償,但此事也暴露出了東海商社情報收集能力的不足。為了改變被動的局面,統合部決定在秋季到來之前搞一次“開地圖”行動。一路沿海路向東,繞過山東半島,收集沿途寧海、登、萊諸州的信息,順便做點生意;另一路向西沿陸路向西,繞泰山山脈轉一周,收集濰、益都、濟南、東平、沂、密等地的信息。

出發前,文化部利用他們作為穿越者的優勢,整理了一些山東現存勢力的情況出來,在全體大會上做了一個報告,以加深全員對於他們所處這個時代的認識。

王同彩清了清嗓子,開始說話:

“現在的山東地面上,雖然也有蒙古人派出的山東行省實施名義上的治理,但是實際上的地盤和行政權力操縱在三家世侯手裏,也就是益都李璮、濟南張實、東平嚴忠濟這三家。

其中,益都李璮的地盤最大,兵力最多,即使在全部的漢人世侯裏,也是排前列的一家,我們理論上就歸屬於他的治下。

不過呢,直接管理我們的,是即墨知縣程從傑和他的頂頭上司,五州萬戶姜思明。姜思明名義上也是歸李璮節制,但兩人的關系實際上並不融洽。

這其中的來龍去脈呢,還要從三十年前說起。”

聽到“三十年前”這個字眼,台下不少聽眾打起哈欠來,王同彩連忙拍了一下驚堂木,接著說:

“咳咳,三十年前,蒙古人入侵,金朝統治崩潰,山東義軍蜂起。其中最大的一支首領叫做楊安兒,他率領的隊伍叫紅襖軍,而第二大的一支,首領叫做李全,也就是現在的李璮的父親,也自稱紅襖軍,奉楊安兒為大帥。

這些紅襖軍起義時聲勢浩大,動輒聚眾十萬,但實際上都是些烏合之眾,沒什麽戰鬥力,經常被少量金朝正規軍打至潰散。這楊安兒就是如此,屢敗屢戰,最終不幸身亡。

楊安兒戰死後,他的妹妹楊妙真帶領余部撤離,碰巧遇到李全的隊伍,兩人在一處叫磨旗山的地方會師,最終情投意合結為夫婦,兩支紅襖軍也順利整合。他們在此處建堡屯田,鼓勵工商,保護來往商路,最終成功發展起來,成為山東南部一大勢力。說起來也是很傳奇的一段故事呢,寫個演義小說都沒問題了。

後來,這李全投了南宋,南宋封了他一堆官。再後來,李全又立了一個大功,孤身勸降了當時統治山東北部包括益都在內一大片區域的金朝大將張林,使得山東地區在版圖上重歸南宋所有。當時南宋面對羸弱的金朝仍然屢遭敗績,這一舉動可是大大提升了南宋的人心士氣。

不過呢,這張林當時其實也是如坐針氈。他原本只是益都府一小卒,後來蒙古人攻陷益都,原先的官吏或死或逃,蒙古人退走後益都就陷入權力真空狀態,這時候張林站了出來,重新恢復了益都的秩序,金國朝廷大喜,封他做了統領益都及周邊的大將。但這個大將其實什麽都沒有,周邊只是名義上歸他統領,實際上影響力根本出不了益都城。

李全勸降了張林,實際上是替他接過了這個爛攤子,在李全的努力下,才成功恢復了益都周邊的秩序。

這李全也很會生財,他讓他的兄長李福鎮守膠西縣,自己在漣水軍,也就是後世的江蘇淮安勸說商賈走海路去膠西貿易,到了膠西,李福就征收50%的實物稅,自己拿去發賣賺取利潤。不過雖然要收一半貨物,但此時南北商路已斷絕多時,南貨在北方銷路很好,利潤很大,來往的商船仍然絡繹不絕,為李福和李全提供了大量財政收入。

眼看著形勢一片大好,這時候,我們親愛的南宋朝廷,出來發揮它的豬隊友本色了。

朝廷派了一個叫許國的官員過來,做了淮東安撫制置使,也就是李全和附近宋軍的頂頭上司。

這個許國,在上任之前,就屢次上書說李全必反,到任之後,先是苛責李全,後又克扣提供給紅襖軍的軍需,之後又在南北軍的沖突中一直偏袒南軍。最後,果不其然逼反了李全手下大將劉慶福,許國倉皇逃走,最後可能是覺得自己把事情搞砸了,在路上上吊自殺了。

李全恭順的時候,派人來蹬鼻子上臉,等到李全真有反意的時候,南宋朝廷反而怕了,不但不懲罰李全部下攻擊許國的行為,反而多加撫慰。

這下子李全認清了南宋的虛弱本質,開始從一個愛國起義者向割據一方的野心軍閥轉變,此後多次與宋軍發生沖突,宋朝一直忍讓,更助長了李全的囂張氣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