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南宋造船業(第2/2頁)

他們夾著尾巴跑到船塢旁邊,開始觀摩起裝配作業來。

“幸會幸會,諸位可是海外客商,可需購船?您可真是來對地方了……”一個牙人發現了這幾人,迎了過來,為他們介紹起業務來。

正好第一艦隊這次南下,也準備再買條船替換掉老舊的試一號,於是雙方一拍即合。牙人翻著一本小冊子,帶他們去不同的船塢參觀即將完工又沒有被預定的船。

大大小小的船看了十幾艘,最終他們還是決定買一條和起點號噸位相當的四百料福船。雖然宋代已經能制造八百料乃至上千料的大船了,但大部分商船仍然采用四百料這一最受歡迎的級別,這不是沒有理由的。

中式硬帆雖然有操縱方便、七面來風皆可行駛的優點,但也有一個致命缺點:重。硬帆用竹篾等物為帆骨,厚麻布為帆面,密度很大,如果把總面積做得太大,就會過重難以操作。

四百料這一級別的船,采用兩根半桅杆(兩大一小),帆面大小適中,不用太多水手就可以操控,是載重量、船速、操縱難度比較平衡的船。如果要繼續增大船身,那麽要麽得增大帆面,要麽就得增加桅杆數量。前者會導致需要十幾個水手才能拉動帆,後者會導致操帆難度大大增加,而且轉向不便。

所以雖然海洋部有一個算一個全是大炮巨艦主義者,也只能暫時向現實妥協,訂了一艘即將完工的四百料的“小船”。

料這個單位有兩個意義,一是指造船耗費的木料,二是指船只貨艙體積,一料相當於一石。

這兩個不同的指代,差別很大。指代前者的時候,根據種類不同,一艘四百料的船的排水量也不盡相同,起點號這種薄皮大餡的商船差不多有一百五十噸,狹長而結實的戰船可能就一百噸左右;而指代後者的時候,四百料載重卻只有二十多噸。

這種混亂的稱呼一開始給東海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後來與本地人交流了一通,才明白過來。原來指代前者的時候,通常說的都是“四百料”“八百料”這種按百計的數量級;而指代載重的時候,說得通常都是“兩千料”“三千料”這種按千計的數量級。

他們聽明白了之後,先是恍然大悟,怪不得他們能分出來呢,後是一陣吐槽,這也忒胡鬧了,同時更加堅定了推廣國際單位制的決心。

訂下船之後,也不用付定金,只要簽下合同憑由,留下姓名地址就好了。這艘船十天後可以完工,到時候帶會子過來就能取貨了。眾人一邊感嘆著南宋造船業的先進,一邊去找客棧住下了,準備再在這裏考察幾天。其中王廣金尤為興奮,恨不得就住在船塢邊盯著直到完工了。

這幾天裏,他們又訂購了一艘小型車船,長6米,兩對槳輪,沒有甲板,基本就是條小艇。就這麽條小船,就要四千貫會子,折三百多貫銅錢了,性價比極低。之所以買,主要還是準備做個技術參考。

他們去海上試了試,蹬起來確實又麻煩又費力。船上附帶了幾根木槳,他們換成槳劃了一會兒,居然覺得省力了不少!只是極速不如槳輪罷了。

看來這車船後來被淘汰,也不是沒理由的。

不過在東海人眼裏,現在的車船實在有太多可以改進的地方了,等帶回本土讓機械組來折騰一下,想必會大大改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