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城陽工業區 下

“這裏是我們的麻紡織車間。”方迎波指著一扇半開的門介紹道,然後走了進去。

考察隊也跟著進去,出乎意料的,並沒有看到工業時代應該有的巨大的機器轟鳴著不斷吐出布匹的場景,只有十幾台小型木機械在車間兩側排列著,旁邊有一或兩名農婦在操作。

仔細看一下,整套工藝差不多可以分為三個工序,一些人在處理一些長條幹草一樣的原材料,然後另一批人把原料紡成麻線,再交給最後一道工序織出麻布。

“哈哈,有些簡單是吧?”方迎波笑著說,“我們也想搞些珍妮紡紗機水力織布機什麽的,但是誰會做?只是知道個名字罷了。沒辦法,只能先用這時代的機器生產,然後等機械組的人慢慢試著改了。”

他帶著眾人離開噪雜的車間,站在門外看著裏面,接著說:“不過,即使是同樣的機械,通過集中組織生產、分工協作的方式,也能大大提升生產效率。對於這些農婦來說,來這裏做工雖然比自己織布去賣要少賺一點,但只管賣力,省心得多。而我們核算下來,付給她們工錢之後,仍然有接近50%的盈利,可見這個時代對生產力利用得很不充分啊。”

考察隊點了點頭,方迎波又搬出一台空閑的織機出來,說:“當然,你們也不能小看這些原始的機械,雖然看起來和普通農家織機沒什麽區別,但這可是商社第一次標準化分包生產的產品!”

嘩,這下可厲害了,考察隊紛紛拉著方迎波追問起細節來。

“其實也沒什麽。工業部產能不太夠,這織機又是流傳很廣的成熟產品,就外包給附近的木匠進行生產。不過當然不能任由那些木匠們自由發揮,機械組把普通織機的架構畫成圖紙交給他們,又給了兩根公制的米尺,讓他們按標準尺寸制造。

這也不是什麽高精尖產品,本地木匠們雖然一開始不太適應,但上手多做幾次就熟練了。現在的產品,雖然無法精確到毫米,但至少厘米級別的精度是可以保證了,可維護性高了很多。我們拿回來之後,再把關鍵部位換上石墨軸承,就是很好的織機了。”

眾人嘖嘖稱奇,圍著這台織機左摸摸右看看,不過也看不出多少門道。

不久之後,方迎波又帶他們進入下一個車間:“這是棉紡織車間。”

棉紡織車間要小得多,裏面只有三台機器,空氣中飄著不少細小的棉絮,裏面的人都戴著口罩。謝小凝也在裏面,看到他們進來,打了個招呼。

因為空氣不太好,他們又退了出來,走到前面的窗子旁邊看著裏面的場景。方迎波給他們介紹說:“這個時代棉花的種植仍然不廣,即墨附近只有零星種棉花的,我們能收購到的不多,大部分原材料還是靠膠州買的棉紗。”

他又遞給眾人一塊剛從車間拿出來的棉布。這塊布略略泛黃,又厚又硬,和他們印象中輕軟的棉布很不一樣,倒像是劣質牛仔褲的材料。

“現在的棉紡織技術也不太好,基本上是沿用麻紡織的技術,所以織出的棉布紗線粗大,穿起來很不舒服,成本又很高,因此才沒迅速流行開來。不過這種粗布耐剮蹭,可以做工作服,而且刷上桐油之後就是很好的帆布了,被建設部和海洋部拿去不少。我在膠州也見過南方產的細棉布,又薄又軟,不知道是怎麽織出來的,要三四貫一匹,價格比普通絲綢還貴得多。如果我們能研究出織造上等棉布的技術,就又是一個拳頭產品了,這個車間核算下來幾乎沒什麽盈利,現在維持著只是做技術實驗用。”

考察隊看了一會兒,又分享起他們在東平等地看到過的棉種植業的情況。

過後,方迎波帶他們前往另一側的廠房,裏面遠遠的就傳出叮咚的敲打聲。

“你們猜,這裏面是什麽產業?”

“這聲音,一聽就是打鐵的吧。”

“接近了,具體是打什麽的呢?”

“這怎麽能猜中,老方你就直說吧。”

方迎波嘿嘿一笑,揭示謎底:“是制造鋼針的。”

“針?”錢文柏有些驚奇,他還以為是些鋤頭鐵鍋什麽的,“這東西有什麽門道嗎?”

“哈,老錢,沒看過《國富論》吧?”這時候前面的門打開,李夏主動出來了,聽見了他們的話,如此對錢文柏說。

“這制針行業可是亞當斯密欽點的代表性資本主義手工業。別看只是一根小小的針,一個普通工匠,從頭到尾自己操作,一天做個幾根十幾根就到極限了;而十幾個工人分工合作,每人負責一道工序,做熟練了之後,每天卻能輕易制成數萬根針。當初老方來找我討論該上什麽產業,我第一個就想到了制針業。我們這邊技術條件受限,沒法搞機械化,論起什麽產業單靠良好組織就能大幅提升生產率,那就是這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