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星火級(第2/3頁)

東海人做出的改進是用鋼材加固了舵體並增加了石墨軸承,還在舵面上打有多個小孔,在不影響舵效的前提下,顯著減少了轉動時的阻力。同時,他們還把傳統的操舵杆換成了熟悉的舵輪,用絞盤帶動鐵鏈操縱舵的方向,轉起來就像方向盤一樣,操縱起來比以前順手多了。

除此之外,星火級的船體結構仍然和傳統福船差不多,船長22米,寬7米,吃水2.5-3米,和起點號的尺寸幾乎一模一樣。實際上,這個船體原先就是起點號的逆向工程,當初為了穩妥起見,將新船做得盡可能與起點號一致,以免自己瞎改搞出毛病。

船身的主要材料還是杉木,不過用柞木做了龍骨和肋骨,並且增加了肋骨數量,以加強船體結構,更好地適應火炮的後坐力和海翼帆帶來的強動力。這是向成本妥協的結果,柞木是幾年前造船廠剛建的時候韓松就讓人砍好陰幹備用的,數量有限,得省著用。雖然經過幾年的摸索,烘幹木材的效果也不錯了,但龍骨這樣重要的部位還是不太敢用,只能慢慢等陰幹木材。不過易耗和不重要的部位,都大量采用了烘幹的杉木和松木。

福船標志性的方形艏和水密隔艙也沒有取消。

陸平這次也參與到星火級的設計中,雖然他身在建設部,但心一直掛在帆船上。他研究過很多船型,曾經很疑惑,為什麽傳統中式船的艏部大多都是方頭方腦的?這樣不是阻力很大嗎?後來他去造船廠問了胡進寶,然後實船考察了一番,才搞清楚原因。

中國船匠並不是不懂尖頭阻力小的道理,福船在水線之下的部分,也是很科學的流線型。之所以水線之上是方形的,是因為如果做成尖形,就會在內部形成一個三角形的船艙,不好放置貨物。反正這部分也不在水中,所以幹脆砍掉,還能節省一點木料和船重。

陸平聽了眨眨眼,覺得很有道理,本來還想做成尖頭試驗一下,現在決定還是遵循前輩經驗的好,不要一次上太多新技術弄巧成拙了。

另一項水密隔艙,由於海洋部第一次自己造船,心裏沒底,所以即使增加了肋骨,還是保留了這項強化結構的設計。

但他們也沒完全照貓畫虎。原先的隔艙板是木頭拼成的一整塊厚薄均勻的木板,但根據材料力學,主要受力的就是隔板邊緣的一圈,內部起到的作用其實很小。所以造船廠把隔艙板和肋骨結合在了一起,先在肋骨兩端加了一道橫向的木梁,再在中間立一道豎向的木柱支撐起來,形成一個“T”字結構,然後再在空白處鋪上薄木板以隔水。這樣在保有原來功能的前提下,船體的結構強度提升了不少。

結構強度提升之後,船艙內部原先一些無所謂的零碎就可以一掃而空,整體結構簡潔了許多。原本起點號船體內部的不少艙室是錯落布置的,現在星火級就簡單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是水密隔艙分割的底艙,放置壓艙石和粗笨貨物,上層是貫通的夾艙,住水手和放置輕便貨物。

當初畫概念圖畫到這裏的時候,海軍組的人一度深受鼓舞,雄心勃勃地要把這層夾艙設計成一層炮甲板,在艙壁上打出若幹個炮窗,放置上火炮。這樣星火級立刻就能變成一艘火力驚人的炮艦,到時候海戰只需要躲在安全的艙壁後面打炮就行了,簡直美滋滋啊。

但是最後一計算,不得不向現實妥協。由於星火級仍然是條不到二百噸的小船,船艙空間很有限,所以這層貫通甲板是處於水線之下的,不可能開炮窗。如果再加高船體,那麽對原設計修改過大,他們對穩定性很沒有把握,所以只能取消了這個設計,火炮仍然要放置在露天甲板上。當然,即使做不成炮甲板,也是有好處的,底艙分了兩層之後,就有空間多設計幾個居住艙室,至少高級水手可以改善一下居住環境了。

再說了,以商社現在的鑄炮能力,就算有炮甲板也是白搭。就這麽點炮,連露天甲板都放不滿呢!

火力不足仍然是個大問題,炮不光少,還弱。現在的60mm虎威炮發射900g(2磅)炮彈,只能對付一些小船,稍大一點的船打上去就跟撓癢癢一樣,大多數時候只能攻擊敵船的動力,或者發射霰彈洗甲板。

雖說海軍組已經發展出了一套適合接舷戰的戰法,應付海盜是夠用了。但考慮到將來可能有的更大規模的海上沖突,他們還是想要更大的火炮,以快速處理具有數量優勢的敵船。

武備組今年搞出新型火藥後,雄心勃勃,做了個計劃,試圖一步到位直接制造100mm口徑的火炮。這級別的火炮能發射3.6kg(8磅)的炮彈,威力遠超虎威炮。海洋部一度深受鼓舞,設計星火級時就以搭載這型火炮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