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對日貿易 一 貿易逆差

1257年,臘月初一,慶元府,望海鎮。

“這麽一枚小小的銅錢,真是有魔力啊。”

望海鎮的大街上,狄柳蔭一邊走著,一邊拿著一枚“寶祐通寶”把玩著,心中若有所感。

這枚銅錢是最近新鑄的,成色很新,但顏色偏深,聲音也有些低沉,定是摻了不少賤金屬。不過這樣的劣錢仍然能當一文錢使用,不但在大宋能用,在北地、在高麗、在日本、在南洋,甚至遠在印度,都作為貨幣被廣為認可,是宋朝除了絲綢瓷器之外的另一大拳頭產品。

狄柳蔭有此感嘆,是因為他今天去找“四海奇珍”的史掌櫃請教了一下日本貿易的情況,學習了不少,其中相當一部分很是出乎他的意料,所以不得不有感而發。

狄柳蔭是東海商社商務部的股東,海歸語言學者出身,精通日英俄法德等諸般外語,甚至還會拉丁語,而且對國內許多少數民族語言也浸淫頗深。這樣的人才自然一早就被拉進了商務部,這次也跟著一起南下了。

第一艦隊已經差不多完成了貿易,在明州沒多少事可做了。雖說他們能走逆風航線回去,但也至少要等到明年西北風開始減弱的時候。那麽這段等風期的時間不能浪費,得找點事做,所以他們就打起了去日本貿易的主意。既然狄柳蔭會日語,自然當仁不讓地扛起了這個項目的旗子。雖說現在的日語和後世日語有很大區別,但總比其余一幫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強。

當然,即使有基礎,也得多收集一些情報才行。他今天就是多方求問,收集了不少信息,大大刷新了對宋日貿易的認識。

現在,明州市舶司的海外貿易中,日本貿易占了很大一部分份額。

從明州出發,到日本貿易,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是一條相當優越的貿易路線。

首先,日本正好處於明州的東北方,無論是冬季的西北風還是夏季的東南風,對於走在這個方向上的船都是側風,所以一年四季都可通行,不像北地貿易或者南方貿易還要等風期。

其次,明州東北方向的日本-高麗地區有密密麻麻的陸地和小島,只要根據羅盤的方向,一直往東北開,行駛幾天後就能見到陸地,即使沒有海上定位術也不容易迷航。返程也是這樣,只要往西南開早晚會看到海岸線,就算偏航幾百裏也能摸回明州。這樣就大大降低了遠洋航行的技術門檻,使得海商只要有一定的經驗、技術和膽量,就能參與到日本貿易中。

所以,明州和日本雖然空間上遠隔重洋,但時間上的距離其實是非常近的。這條航路從這個時代開始,一直興盛了數百年,歷經明朝、清朝,甚至到了現代,都是非常繁忙的海上交通要道。

明州(寧波)在日本也成了最為家喻戶曉的中國城市之一,是繁盛和富裕的代名詞。後來日本的豐臣秀吉,就曾經計劃先征服朝鮮,再征服中國,然後定都寧波,以寧波為基地征服全世界。當然,這個日本夢連第一個小目標“征服朝鮮”都沒完成,就被明朝推下海了。

早年的北宋時期,日本處於閉關鎖國的平安時代,和中國幾乎不交流,只有極少量的走私貿易。到了12世紀,差不多與南宋的建立處於同一時期,權臣平清盛開始開埠貿易,由此獲取了大量的財政收入,從而在日本建立起軍事獨裁,開啟了日本的武家時代。此後,日本的貿易開放政策也一直保持,就連平家政權被鐮倉幕府取代後,也沒有改變。

更妙的是,現在的日本和宋朝沒有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這意味著完全沒有官方的管制,所有的宋日貿易都是自由的走私貿易!日本實際上對宋人是完全開放的,宋人可以到日本任意一處海岸停泊進行貿易,沒有討厭的關稅和進出口限制,日本人也相當歡迎他們。

這樣的條件,要是讓後世的歐洲殖民者知道了,肯定得羨慕得要死。然而宋人完全沒有殖民的想法(要是他們有這本事,也不會偏安江南了),日本漫長的海岸線對他們也沒多大的吸引力,反而嫌棄處處有不同的領主,政令不通、風俗各異,貿易起來太麻煩,寧願集中到少數幾個港口進行貿易。

不過,與明朝時期日本大量輸出白銀換取中國商品的貿易模式不同,這個時代日本才是貿易順差國,出口大量初級產品,換取中國的少量奢侈品和大量銅錢。

這個時代的日本,是教科書般的莊園農奴制經濟。各地領主劃出一片片莊園,自行組織領民生產糧食和手工制品,由領主進行分配,如果有剩余,就拿到市場上出售。對於領主來說,如果剩余產品賣不出去,就只能分配給領民,和燒掉也差不了多少,因此商品的會計成本相當於0,只要一個很低的價格就願意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