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對日貿易 完 石見國

1258年,正月十七。

“竟然是將軍大人的真跡,真是了不起啊。”

一件低矮的木屋中,狄柳蔭和一個穿著宋式綢衫的日本年輕人對坐著。後者正恭敬地捧著已經裝裱好的宗尊親王寫的那首《池上》的復制品,一邊看一邊用生疏的漢語贊嘆著。

這裏是博多東北方,本州島北部,石見國領地中的一處叫濱田的地方。

日本年輕人叫伊東守,是石見國守護伊東士堂的獨子,也是庶子,這一點讓伊東家有些頭痛。

石見國曾經是佐佐木家的領地,三十多年前,佐佐木家因政治鬥爭倒台,石見國被分給了北條家的親信伊東家,如今傳承至伊東士堂已經是第三代了。

但士堂沒有嫡子,只有伊東守一個庶子。這本來不算什麽大問題,但是時過境遷,北條家現任當家北條時賴掌權後,屢次擴張權力,說不定就會以這個理由收回石見國的治權,這就有些麻煩了。

不過這些大事暫時還煩不到伊東守,他前不久被任命為石見國“最大的沿海城市”濱田的地頭,過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熱情之後,就是整天無聊地看海。

今天破天荒的,有宋船來了濱田,他收到下人的報告後,在濱田城遠遠地眺望起來,果然在海灣中多了兩艘白帆大船。他趕緊換上珍藏的華服,帶人迎接了上去。

石見國地狹民貧,來往的宋船都不太願意停靠,往往一兩年才能見一次。現在剛過年就一次來了兩艘,這簡直像過節一樣熱鬧啊。

這兩艘船自然就是狄柳蔭帶領的起點號和縱橫號,如今已經是他第二次來日本了。

之前東海人與謝太郎搭上關系之後,在博多做起生意來方便了許多,很順利就把帶來的貨物出手,換了一大堆日本工藝品,包括折扇、漆器、刀具等等,帶回明州出售。由於那次寒露號是輕裝出行,攜帶的貨物不多,所以回去後很快就出手了。這一趟下來,扣去市舶司的和買後,收益只有兩千貫多一點,不過考慮到周期短,利潤率也還不錯了。

於是在明州過完年後,第一艦隊又把四艘船全部拉上,組織了一次大商隊,再次前往博多進行貿易。

不過這次就有些麻煩了。

日本貿易,利潤主要來自於把廉價的日本商品運回南宋出售。而南宋商品雖然在日本也廣受追捧,但是主要客戶只有那些貴族和領主,交易量不大,賺得並不多。所以宋朝商人經常要偷運不少銅錢過來平衡貿易。

而東海人在市舶司沒什麽人脈,沒法帶太多銅錢出來,就只能以貨易貨了。

現在這個時機就很不巧,新年剛過去,日本人對奢侈品的需求大減,所以將帶來的南宋貨物出手就更不容易了。沒辦法,第一艦隊只好把一部分貨物放在博多,慢慢出售,然後兵分兩路,分別去日本的其它地方兜售。

沒想到效果還不錯。狄柳蔭跟著起點號和縱橫號北上,先去了博多東邊的長門國,與博多相距沒多遠,宋貨的價格卻顯著高了一截。狄柳蔭在當地換到了不少山珍和海產品,其中居然有一些臉大的幹鮑魚,運回明州絕對能賣個好價錢。

受此鼓舞,狄柳蔭決定再往東北方碰碰運氣。不過本州島北部多山少平原,走了一天才發現一座海邊小城,派向導去打聽了一下,本地人說這裏叫濱田,是石見國的地盤。

“石見國?有些耳熟啊。”

狄柳蔭打量了一下這裏。濱田町位於一個海灣的東側,只有巴掌大一點。町前建設了一道棧橋,有不少小漁船進出,海灣周圍只有大約一公裏的平原,再往內就是連片的高山了。居住區以東的小山上,建有一座微型小土城。

鄉民見到有船過來,也不驚慌,反而一幅興高采烈的樣子,甚至有人劃著小船過來兜售蔬菜,看來是習慣了海船到來。還有幾人去了土城裏報信,不一會兒,就有個穿著宋式衣衫的年輕人帶著幾個隨從過來了。

狄柳蔭與他交流了一番,得知他就是此地的地頭伊東守,而且還很熱情地邀請“大宋來客”去旁邊的濱田城做客。狄柳蔭想了想,就挑了幾件小禮物跟他過去了,還把宗尊親王寫的那首《池上》展示給他看。這不是原本,而是他們回明州後請人摹寫的復制品,不過忽悠日本人夠用了。

不得不說,幕府將軍雖然在現在只是個傀儡,但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這張二十多字的紙簡直是日本市場的VIP門票,東海人憑著它,做起生意來簡直是無往不利。如今把它一拿出來,伊東守果然肅然起敬。

兩人又雞同鴨講地寒暄了一會兒,便開始了交易環節。狄柳蔭帶來的商品有香料、書籍、絲綢、成衣、瓷器等等,伊東守看著樣品,一個個都愛不釋手,是哪個都想要,就算自己用不完,拿去轉手賣掉也有不錯的利潤。不過可惜濱田是個窮地方,拿的出手的只有一些海產品和少量的香菇、皮毛等山珍,數量也不多,實在是換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