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巴格達

1258年。

這個正月,在一些幸福而幸運的人能夠沉浸在新年歡樂中的時候,世界上的另一些地區卻陷入了戰火。

底格裏斯河畔,一座宏偉的城市坐落在這裏。巨大的城墻圍出了足夠幾十萬人居住的城區,高聳的清真寺越過城墻依然能遠遠看到。

這裏就是巴格達,在很長的時間裏,這兒才是世界的中心。

東西方的商品在此交匯,歷代先賢的知識在這裏儲藏和傳授。早在一百多年前,巴格達就已經有了大學,開始傳授宗教學、數學和天文學的知識。阿拉伯商人能夠縱橫四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來自於他們先進的知識,能夠在茫茫大海上觀星定位。

而商業的發達也為這座城市帶來了大量的財富,無論是黃金還是絲綢,都充盈得難以想象。大概現在的世界上,也就只有臨安能與它一比了。就連偉大的君士坦丁堡也不行,因為它之前被十字軍攻占並洗劫,已經淪為了乞丐之國。

然而,這座偉大的城市現在卻陷入了恐慌之中。

巴格達城外,密密麻麻的營帳將這座巨城團團包圍起來,就連底格裏斯河兩岸也不例外。他們就是由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統領的蒙古軍團。

軍團前不久在野戰中擊敗了阿拉伯軍隊,成功的包圍了巴格達。不過這個“蒙古”軍團中,真正的蒙古人並沒有多少,大部分是征服過程中一路收服的突厥人、波斯人、亞美尼亞人、阿拉伯人甚至從東方帶來的漢人。

曾經強大無比的阿拉伯帝國傳承到現在,其實只剩了個空架子而已。哈裏發幾乎淪為跟日本天皇一樣的傀儡,被幾大天方強權輪流控制,手裏沒什麽兵力。現任哈裏發穆斯台綏木最初並未重視蒙古軍的威脅,對旭烈兀的招降也置之不理,甚至回信羞辱了一番。直到蒙古大軍壓境,他才匆匆組織了一支雜牌軍隊迎戰,結果被蒙古人用水攻輕松消滅。

少數戰鬥部隊逃回巴格達後,已經不足以守城,只能用來維持秩序。大量的巴格達市民被臨時征發,拿起簡陋的武器,離開哭哭啼啼的家人,硬著頭皮上了城墻,戰戰兢兢地看著城外兇惡的“蒙古人”,盤算著保命的辦法。

這些市民與偉大的巴格達城共榮了數百年,自然有保衛它的義務,但是長久富裕的巴格達人,究竟有多少戰鬥力呢?

……

“這報達城,簡直就是百年前汴梁事的重演啊。”

報達是這個時代東方人對巴格達的稱呼,城東阿只迷門外的軍陣中,一個約莫四十歲的漢人將領站在木制望樓上,看著巴格達城墻上服色駁雜的“守軍”,有感而發。

這時,南邊大營的位置過來三騎怯薛,用蒙古語高喊著:“旭烈兀有令,郭侃接令!”

漢人將領聽到,連忙下了望台,帶著幾個親衛迎了過去,喊道:“我就是郭侃,命令呢?”

怯薛下馬,與郭侃核對了一下印符,便將一個木筒交給他,道:“回回教主拒絕投降,旭烈兀大王要你轟開城墻。”

郭侃打開木筒,確認命令無誤,便行了個禮,表示接令。三名怯薛隨即繼續去別的地方傳達命令了。

郭侃是漢人世侯史天澤的養子,自小在蒙古軍中效力。他極具軍事天賦,對新技術很敏感,尤其擅長火藥武器的使用,因此早早就升到了千戶。這次旭烈兀西征,他便率部跟隨,途中屢立戰功。

當初蒙軍侵入波斯,在暗殺教團“阿薩辛”的據點鷹巢山下受阻,是郭侃帶領他的漢軍,用八牛弩射出火藥箭,一個個拔除了山中的防守要地,才徹底消滅了這個縱橫西亞百余年的教團。

此後郭侃憑借戰功,獲得旭烈兀的信任,屢次托付重任。這次攻擊巴格達,墻高城闊,自然也要靠郭侃的攻城重器打頭陣。

郭侃得令後,馬上登上望樓,指令漢軍行動起來。士兵們搬出一台台的八牛弩和回回砲,對準城墻,等待長官的命令。

八牛弩是漢地的傳統武器,屬於床弩的一種,由三張大弓兩正一反串聯積蓄彈性勢能,通過人力或畜力轉動絞盤蓄力,可發射長達兩米的重箭,穿透力之強甚至可以釘入城墻中。蒙古人侵攻中原的時候,屢受這種武器的重創,自然也深刻理解這種利器的價值,西征的時候便帶了八牛弩和漢人工匠隨行。

而回回砲則是西亞流行的一種強力武器,它其實是一種配重式拋石機。與用牛筋、簧片、韌木等材料積蓄彈性勢能來拋射彈丸的扭力式拋石機和用人力借助杠杆效應拋出重物的人力拋石機不同,回回砲的結構就像一個不等長的蹺蹺板,力臂短的一頭固定大質量的配重物,力臂長的一頭放置彈丸,松開鎖定裝置後,配重物就自然下落,把彈丸拋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