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全面動員 一

1258年,9月25日,膠州州衙。

“什麽,整個膠州就只有一萬七千多戶?”

孔嘉誼拿著一份從州衙冊簿中整理出的統計數據,吃驚地對旁邊那個州衙留下來的小吏問道。

這次義勇隊占領了膠西城,孔嘉誼也帶著財政部不少幹將加入了膠州工作組,不但清點各處繳獲不亦樂乎,還效仿先賢,一進城就把州縣兩衙的歷年資料保護了下來。

不過這些資料都是用的只有積年老吏才看得懂的落後而復雜的辦法記錄的,看得財政部的人一個頭兩個大。沒辦法,只好先抓了一批俘虜的小吏過來,讓他們把整個膠州的人口、土地、財賦等東海人最感興趣的數據整理出來。

雖說現在是亂世,但膠州也安定了數十年了,這些小吏還是第一次遇到“改朝換代”的情況,不敢怠慢,硬著頭皮完成了工作組指派的任務。但他們好不容易統計出的數據,讓孔嘉誼看了一眼就產生了質疑:這膠州的人口怎麽會如此之少?

宋金時期,膠西、即墨、高密等縣,大都是人口以萬戶計的上縣望縣,雖說金末散失了不少,但幾十年休養生息,人口即使少也不該這麽少。

一萬七千戶,以一戶五口計,差不多只有八萬多人。就東海人親眼所見,光即墨縣就不止這麽多人,更別說更富庶的膠西、高密兩縣了。以他們之前的估計,整個膠州應當至少有三十萬人才對。

“回老爺,”那個小吏結結巴巴地說,“這個戶數是三十年前點檢的,那時世道正亂,鄉民大都避難去了,自然就只點了這麽多戶。”

三十年前?那怪不得,正是李全和蒙古人在山東打仗的時候,人口少也是應當的。但是,孔嘉誼忍不住又問了:“那麽這三十年來,你們就沒再統計過人口?”

小吏硬著頭皮答道:“確……確實沒有。”

老爺們不下統計的命令,關他們什麽事啊?

孔嘉誼嘆了口氣,接著問:“那麽你們不知道具體人口,是怎麽收稅的呢?”

小吏對著北邊比劃著說:“我們都是劃好地塊,然後把田賦‘撲賣’出去,有鄉紳或者軍頭撲買了某地,代行收稅,只要把撲買時喊的份額上交給庫裏,多收的就歸他們自己了。”

“原來如此,是包稅制啊,也真夠懶的。”孔嘉誼聽明白了,有些無語。

這包稅制是蒙古人常用的辦法,把某個區域的稅收交給包稅人,由他們任意收稅,只需上交固定額度的稅收即可。這樣的稅制顯然有很多問題,但操作簡單,正適合沒什麽行政經驗的蒙古人。不過你姜家明明是漢人也用這種粗笨的方法,真是數典忘祖啊。

今年的秋糧已經收完了,東海商社就是想改稅制也得等到明年春天才行。孔嘉誼放下報告,說:“行了,你先下去吧。”

小吏如釋重負,飛快地退了出去,差點一頭撞到往這邊走的孫長天。

孫長天也是商社的股東,同屬於財政部。他靈活地避開小吏,閃進了孔嘉誼的臨時辦公室,拍著一份文件說:“船差不多走光了,嘖嘖,這次收獲真是不小啊,幾艘星火級都快裝不下了。老孔,你看我們是先存到膠州,還是直接運回東海?”

此時已經臨近南下季,大沽河上擠了數百艘準備南下的商船。本來他們是要再等上一陣子,待北風穩定下來再南下的,但這次突然遭遇了膠州易主的變故,他們也不管風向尚有變化了,紛紛湧向河口,試圖逃離這個是非之地。不過此時河口已經被第一艦隊占領,他們也不含糊,只要交一成的貨物或者等值的貴金屬即可放行。

如果是平時,這個稅率商人們多半會抗爭一下,但現在膠州正鬧“賊亂”,不給你全搶了就不錯了,所以他們紛紛接受了這個條件,痛快地繳費通行,以免過幾天賊人改了主意,或者官軍打了回來,那更可怕。

當然,商人們算盤打得比誰都精,上交的大多是貨幣而非貨物。一成的貨物在膠州或許只值數百貫,但到了南方就至少得翻倍了,還不如直接交錢來得劃算。而且膠州這麽一亂,今年南下的貨物量肯定大減,價格必然飛漲,所以怎麽也得多裝點貨過去。東海人也樂見此事,因為他們收了一堆貨物上來也沒什麽用,反而現在他們面臨著巨大的軍事壓力,需要大規模擴軍,正是需要大量貨幣的時候。

只是,膠州工作組人手不太夠,是沒法完全準確地確定一艘船的真實貨值的,只能大概估算一下,然後跟船主報個稅額。一般來說,這個估算還是比較克制的,船主為了少生事,也不會多討價還價。商船或大或小,但一艘至少也能收個三四百貫,上千貫的大船也不少見,這幾天下來,海軍足足收了接近二十萬貫的貴金屬。韓松不得不感嘆,他們第一艦隊去年南下貿易,累死累活才賺了八萬貫,現在只是坐地收錢就輕松拿到二十萬,果然這世道還是要靠搶來錢才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