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戰時經濟 一(第2/3頁)

不久後,左邊的甲號產線一號鍛錘上的鐵板鍛造完畢,便有兩名學徒過來,用移動推車取走了一塊前批次產出的方胚。

甲一錘附近的另一個三級工用一件環形夾具夾起這塊方胚,等待著鍛錘的運動,在它進入上升周期後,將方胚放入錘底的砧台之上。很快,橫截面呈梯形的尖頭鍛錘便快速下落,砸在方胚正中,在上面狠狠砸出一個凹槽,同時也略微將方胚砸得扁長了一點。整個鍛錘的粗大木質構件也在應力下吱嘎作響。

隨著鍛錘的上下起伏,三級工不斷調整著方胚的位置,將他漸漸鍛造成長條的波浪形狀。參觀團看著這磅礴大力嘖嘖稱奇,不過這道工序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完成的事,他們看著錘頭反復起落幾次就有些煩了。

季國風又帶他們轉向旁邊的二號鍛錘,指著正在上下翻飛的錘頭說道:“喏,二號錘與一號錘不一樣,是平頭的,用來把前面的波浪板鍛成平板。之所以分了兩步,是因為現在錘子的鍛壓力還不夠,沒法一步鍛平,只能先用壓強大的尖頭錘鍛開,再用平頭錘鍛平。”

眾人似懂非懂地點著頭。這次他們倒沒等很久,此時二號錘的鍛造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了,很快,一張長條形的鐵板就從裏面取了出來。

這還沒結束,這張鐵板又轉移到後面一道工序上去。一名三級工帶著兩名學徒,把鐵板放在一個特制的架台上,對鐵板做最後的平整。他用一塊小而厚的鐵板覆在半成品上面,一邊滑動著一邊用小錘子敲著尋找手感,不時指著某處讓學徒拎起大錘子用力砸,將過厚處鍛薄。

最後,這塊平整過的鐵板又經過最後一道工序,也就是用強力的切割器修整四邊,然後才得到方方正正的長條鐵板,放置在後面的架子上冷卻了起來。

由於這張新鮮完成的鐵板熾熱沒法上手,季國風直接拿了一張之前做出來的已經冷卻好的給他們看:“喏,這就是這個車間的最終產品了。這張是用來卷槍管的,所以是長條形,如果改變一下工藝,還可以生產面積更大的鐵板以鍛造板甲。不過現在產能有限,大部分都用來供應火槍生產了。”

監委會裏的喬玉山似懂非懂地說道:“原來如此,確實也該如此,攻擊就是最好的防禦啊。嗯,可惜,這鐵板卷成管子得有不小的縫隙吧,就連我這個外行也能看出這是個薄弱點來。嗯,季部,你們不能想法搞成無縫鋼管嗎?”

季國風瞥了他一眼:“別做夢了,無縫鋼管兩個技術路線,一個是沖壓,一個是輥壓,這都不是我們現在能搞出來的……戰後或許可以試著研究一下,但現在還是先想著挺過這一關吧!”

喬玉山尬笑道:“是,是,您說了算。”

季國風把鐵板放回去,又說道:“即使是這種有縫槍管,只要處理得好,強度也不是什麽大問題。算了,空口無憑,我們再去下一個車間看看吧。”

於是一行人又轉去了不遠處的卷管車間。

卷管工作是個精細活,需要鐵匠的手藝,沒法用笨重的機械輔助,所以這個車間沒有龐大的水力機械,只有排成兩列一共十個工位。每個工位上都有一名三級工帶著幾個學徒在忙碌著,還有兩名四級工在不斷巡視著監督並指導技術訣竅。

不過笨重的大機器沒有,倒有不少輕巧的小機器,比如一種人力驅動的小鍛錘。這種小鍛錘由一具結構類似於代耕具的轉盤推動,錘體運動機理與隔壁的水力鍛錘如出一轍,只是規模小了許多,用於為鐵匠提供輔助錘擊力。

隔壁生產的鋼板輸送到這裏,再分發給不同的工位,沒有細分的流水線,由一個工位完成全部的卷制鍛管作業。

鐵匠拿到鐵板,會先把它加熱一會兒,然後放在一個鐵砧上——這個鐵砧是特制的,表面有一道弧形的凹槽——然後再拿一根實心鐵棍放在板上,借鍛錘之力把鐵板逐漸敲到凹槽裏變成弧形。然後他會漸次改變鐵板的位置,直到巧妙地把鐵板敲成了“C”形,才拿起自己的小錘子,用手一點點把它敲成貼合鐵棍的形狀,得到了內層管胚。

然後,他會再領一張更細長的鐵板,斜著包住內層管胚螺旋式一圈圈敲著卷上去,得到外層管胚。

此時內外層管胚已經組合到了一起,但是顯而易見結合並不緊密,之後鐵匠會把它放進爐子裏猛火灼燒,直至加熱到紅熱狀態,然後才繼續鍛造。

下一步,鐵匠用鐵棍插著管胚,放在砧台上由人力機械鍛錘開始大力鍛造。在鍛造的過程中,管胚逐漸被兩個平面壓成了八角形,也使得內部的縫隙致密地貼合融合在了一起。這個過程中,管胚會不斷回爐,同時隔一段時間就要把鐵棍抽出換一根新的,以免接觸時間長了之後受熱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