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外交攻勢 上

1258年,10月5日,黃河北岸,漣水城。

漣水城外,仍然殘留著大戰的痕跡。

前不久,宋軍兩路並進,一路由海路從東海縣的郁州島出發,襲擾海州城,另一路從淮安出發,由大將夏貴帶領,同時出動了陸軍和水軍,試圖奪回漣水城。

李璮一面命後方守軍收縮入海州城,堅守不出,一面帶領主力部隊在漣水附近與宋軍展開大戰。最終他憑借精銳步兵和蒙古馬軍的支援,擊退了宋軍,還繳獲了不少軍備和船只。夏貴初戰失利,後方懷遠軍(蚌埠)又傳來了蒙古親王塔察兒所派的先鋒部隊抵達的消息,便不得不撤退回防。

北路襲擾海州的宋軍,見南路無功而返,也撤回了郁州島上。

現在,原先的漣水縣衙中,李璮正和他的幕僚兼嶽父王文統相對而坐,喜滋滋地討論如何給汗廷報功。之前,蒙哥汗身邊不少人對他不派兵隨征頗有微詞,但現在結結實實打了兩場仗,總該能封住那些人的嘴了吧?

突然,一個親兵匆匆來報,說姜萬戶求見。話音未落,披掛著一身金甲的姜思明便帶著幾個隨從闖了進來。

李璮見狀,皺了皺眉頭。旁邊的王文統連忙呵斥道:“姜萬戶,你這是作甚,休得無禮!”

姜思明把腰間的寶劍解下,扔給李璮的親兵,略一抱拳,便用嘶啞的嗓音大聲說道:“相公,如今宋軍已退,我欲將兵北上,征討逆賊,還請相公恩準!”

膠州失陷這事放在整個蒙古帝國不算什麽,但在山東一角仍稱得上非同小可,早已通過各種渠道傳了過來,李璮、姜思明等軍政大佬即使遠在淮河前線,也第一時間知道了這種要事。

姜思明自然暴跳如雷,當場就要帶兵回去,剿滅那幫無法無天的東海賊匪。

而李璮則有些舉棋不定。一方面,他也為身處膠西縣的堂兄李應一家子感到擔憂;但另一方面,現在戰事正急,他不可能隨便放姜思明這麽一支數千人的生力軍回去。正巧這時夏貴來攻漣水,李璮便把姜家軍強行留下,協助守城。另一邊也派人去膠州打探消息,弄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姜思明雖然平時和李璮有些不對付,但這是軍國大事,而且軍中的蒙古監軍也支持李璮,他不可能破壞蒙哥汗定下的統戰大局,只好乖乖留了下來。

雖然兩軍正在大戰,但宋軍的兵力並不足以遮蔽戰場,南北之間的信息溝通還是通暢的。很快,各方消息就匯總到了李璮的案頭,有的是從膠西逃出的商人提供的,有的是高密、諸城等地的官吏提供的,有的是僥幸逃生的姜家士兵提供的,還有李璮自己的探子收集的,膠西李應也偷偷遞來了信件。

在王文統的協助下,他們很快勾勒出了事情的全貌:一夥海外夷人占據了即墨縣一角,姜家覬覦他們的產業,發兵奪取,結果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反而被人家把膠西城給占了。

這下事情就有意思了,李璮的態度一下子曖昧了起來。據李應的密信所說,那什麽東海商社相當克制,占了膠西之後,並沒有像普通流賊那樣大肆劫掠,也沒有裹挾民眾造反,而是終日縮在城北操練,還試圖尋求招安。

他們甚至把膠西城的政務讓了出來,由士紳商人自行組織管理。雖說是多人共商,但李應家在膠西的權威遠勝他人,實際上大事一言而決,小事才裝模作樣商量一下。不過現在大事議了也沒用,小事吵起來還是挺熱鬧的。

既然東海人如此懂事,李應家也沒有損失,李璮也就放心了下來,不急著去討伐他們,而是認真思考起該如何從這個變故中獲取最大利益來。

不過前陣子他還在跟宋軍打仗,也沒什麽功夫去想這些,接待了幾波使者也只能先讓他們等著。等到好不容易打完了,姜思明卻直接殺上門了。

李璮現在看姜思明是越看越煩,正想隨便說點什麽把他打發走,王文統卻突然想起了什麽,附耳過來小聲說了一句。李璮聽後略一驚訝,隨後便點了點頭。

王文統迅速從側門出去,對外面仆人吩咐了一句,就又回到座位上,面帶微笑地對姜思明說道:“姜萬戶,稍安勿躁,先坐下喝口茶吧。來人,給姜萬戶上茶!”

姜思明的一大家子全都失陷在膠州,哪有心思喝茶。他強忍住怒氣,隨便找了張椅子一坐,道:“宋軍既退,短時間內想必無法卷土重來,正是我軍穩固後方的好時機。不然後方一亂,前方的戰果也將功虧一簣,請相公三思!”

此時後堂不知怎麽喧鬧了起來,王文統見時候到了,笑呵呵地對姜思明說:“姜萬戶,莫急,你看看這是誰?”

說話間,一個穿著素色羅衣的年輕女子由一個婆子領著,怯生生地從後門走了進來,正環視著不知道該給誰先行禮,突然看到了前方的姜思明。她瞪大眼睛反復看了幾遍確認沒看錯,立刻哭喊著跑了過去,撲到姜思明的懷裏,一邊哭一邊喊:“老爺,終於見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