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日子還得繼續

1258年,10月27日,城陽工業區。

如今的工業區,最顯眼的就是那座時刻冒著黑煙的二十四門“大”輪窯了。它位於嶗山腳下、白沙河南岸,基礎架構用紅磚壘成,燃燒室內壁布設了用白雲石燒制的耐火磚,整個膠州都少見如此巨大的磚石建築。

白雲石是去年在萊陽縣發現的。這是一種含鎂的碳酸鹽礦物,外表潔白,遠觀就像成塊的鹽一樣,經高溫燒制後,可制成耐兩千度以上高溫的優質耐火材料。工業上煉鋼用的堿性容器,用的就是白雲石耐火磚作為內襯。

這座輪窯同時燒兩部火,每個窯室的余熱可提前加熱下一個窯室,輪替作業,生產效率極高。目前為了滿足建設需要,晝夜不停,倒班作業,每日能生產近兩萬塊磚。當然,這是以在此勞作的幾十名戰俘的健康為代價的,不過這也沒辦法,就當是發揮余熱了吧。

同時,輪窯還能順便完成木材的幹餾作業,幹餾出的木炭可以直接送進窯裏成為燒磚的燃料。這在煤炭儲量不足的當下非常重要,使得輪窯在不需要外界輸入資源的情況下,可以就地取材,源源不斷地生產出大量磚塊。

這自然也讓附近嶗山上的樹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看得不少熱愛環保的股東們直心痛,反復催促萊陽方面盡快多采些煤過來。這倒不是他們無病呻吟。即使不從環保的角度來看,這樣亂砍濫伐的行為也破壞了森林的再生能力,從經濟上來說是不合算的。只不過現在軍情緊急,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罷了。

輪窯往西,就是工業區的工坊區域,這裏相比最初已經擴大了數倍,除了最初的紡織工坊和制針工坊,又多了成衣工坊、食品工坊、造紙坊、木器工坊、鐵器工坊等等,都建成統一的方塊狀,沿著東側那條小河一直向南延伸過去,背後是河,門口修了一長道夯土路,來來往往運輸的車輛和小船絡繹不絕。

路對面,有不少小食攤,為工人和來往的商旅提供食物飲水。商務部在這裏開了一個商店,出售各類自產和從膠州繳獲的小商品。東海儲蓄所也在這裏開了一個分所,用於給工人們發放工資和提供儲蓄服務。

在這裏工作的工人數量也增加到了接近四百人,絕大多數都是附近的村民,趁著農閑過來賺點工錢。但也有一部分人來自墨水河北甚至更遠的區域,聽說這裏有工作機會,跋涉數十裏跑過來打工。這些人為了賺一點錢,可以天沒亮就起床,走上十幾裏路來上工,下工之後再走回去,令管理工坊的股東們嘆為觀止。

商務部的采購經理揮舞著一串串的銅錢,在附近鄉間大量收購各類原材料,運回工業區,再制成各類軍需品,運往前線,支撐起了軍隊的大量消耗。不過,仍然有不少東西是工業區不能生產或者說產能不足的,就外包給了附近的工匠進行生產。

木器工坊的大院中,停著一輛外銷型的小號四輪車,拉車的驢已經系到一邊喝起了水。

車子旁邊,一個穿著棉袍的中年男人帶著一個十多歲的學徒,不斷從車上搬下四個一捆的木制車輪,解開後,交給後邊一個穿著紅袖制服的三級工。

三級工把車輪分類平鋪在地上,然後拿出一套預制量具,測量起車輪各個部分的尺寸來。測量完一個就按結果分類放到前面的箱子裏,偶爾遇到質量有問題或者尺寸實在不合的,就挑出來放回車子旁邊,每當這時候,中年男人的臉色就要黑一下。

旁邊又有一個帶著襆頭的年輕人,拿著鉛筆和筆記本記錄著車輪的數量。不久後,全部車輪清點完畢,年輕人笑呵呵地說道:“孫師傅,一共五十七個合格品,來,您簽個字,然後就能去財務領錢了。”

孫師傅不會寫字,但是無妨,這時代有個變通方法叫“花押”,也就是自創一套圖案符號作為自己的代號,簽字時以之代替名字。他接過筆,隨手畫了個押,擡起地上那幾個不合格的車輪放回車上,嘟囔道:“也就恁要求這麽嚴,這些車輪,放到俺們鄉下,一個兩個不都是上品?”

年輕人笑著說道:“孫師傅,要是你自己造車子,自己修修,這些自然是能用的,但是我們用的車輪,都是要求隨便兩個都能互換的,差一點可不行啊。”

其實他這是有點吹牛了,以現在簡陋的生產條件,想任意兩個輪子都能互換是不可能的。現在東海商社,只能做到把大量的車輪,按照測量結果,分成幾個公差等級,然後派往不同的用途。不光車輪如此,車軸、軸承等等需要配合的部件都是這樣,即使同為30mm直徑,但實際造出來的上下偏差能有半個毫米,只能把他們測量分級,根據不同需要選擇不同的配合方式。就連軍隊用的火槍,都是按實際口徑分成了三個級別,分別給三個營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