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初次交鋒

1258年,12月21日,高密縣。

第二天一大早,這支騎兵士氣高昂地繼續向高密城方向進發。

這次趙與贏沒有再派出遊騎偵察,因為這之後隨時可能遭遇戰鬥,遊騎來來回回會損耗馬力,拖累整體行動。反正馬軍來去如風,就算不事先偵察,也不用怕被堵截。

一個時辰之後,他們便到達了高密城南。

城內守軍已經察覺到了他們的接近,封閉了城門,城墻上有著稀疏的人影。看來趁機偷城是不可能了,但趙與贏也不在意,就大大咧咧帶隊停在城南三裏的地方,開始觀察起這座城市。

高密城相比之前略有變化,城中豎起一根高聳入雲的木柱,應當是遠望用的;在西南角和東南角各增建了一個敵台,東北角也有夯土的痕跡,多半是建到一半聽到大軍來了,趕緊把堆好的土又挖走,以免土坡被攻城時借用。但既然今天不是來攻城的,趙與贏對這些興趣也不大,只讓手下記錄了下來,供姜萬戶參考。

他帶著騎兵們近到離城墻兩箭距離的地方,先轉向西門看了看,城北邊的百脈湖區域不方便通行,又回頭繞到了城東。這麽一去一回,把墻上的情景看了個遍。

從他出現到現在這麽長時間了,這麽短的城墻都還沒站滿,看來賊人在高密城的守軍真是相當的少。想來也是,東海賊起兵才幾個月?能練出多少兵?就這樣還想占據膠、寧海二州,也不怕把自己撐死。

不過墻上有幾處搭了棚子,裏面還有奇怪的用油布蓋住的物事,應當是守城器械。

趙與贏作為軍官,也聽姜思明講過一些軍中機密。據從膠州逃出來的殘兵說,東海人有一種大鐵筒,一炮糜爛數十裏,守軍之敗多賴於此,大概就是這個了。敗兵肯定會有所誇張,趙與贏懷疑多半也不過是八牛弩拋石機一類的東西,最多精良便攜些罷了,但也不敢輕視,一直與城墻保持著二百步遠。他認為這是個合適的距離,守軍可能會忍不住發射,但又不至於對他們造成嚴重的傷害,如果能誘使他們暴露出實力,無疑對於策劃軍務很有幫助。

但自始至終這些油布也沒有掀開過,守軍始終只是看著他們沒有動作,不由得讓趙與贏既慶幸又有些鄙視。

繞完一圈過後,趙與贏覺得沒什麽可看的了,正準備帶隊繼續往東去膠西城看看是什麽情況,東邊的大路上卻出現了一行穿紅衣的隊伍。趙與贏大喜,粗看一遍,發現隊中沒有成隊的騎兵,便放心大膽地帶隊迎了過去。

行進到距離兩裏左右的時候,趙與贏已經大致看清了賊軍的情況。他們不過二三百人,排了數列長隊,朝這邊走了過來,果然如同傳說中一般隊列嚴整。

趙與贏這下有些失望,他本來打算趁賊軍行軍時尚未完成列陣的時候沖擊一波,一般的烏合之眾遭遇這樣的沖擊必然一哄而散。但看這情況,即使沖擊成功,自己這邊也得損失不小。他可不覺得一百騎戰勝三百步兵是什麽光榮的事,才不願意為這些泥腿子折損了自己的兄弟。

但錯過這個戰機,又不太甘心。想了想,他把幾個頭領叫過來,下令道:“換戰馬,佯沖一陣。若賊人軍陣動搖,便直接沖上去,否則便散開,各自放箭襲擾,尋找戰機。若是這般還是不動,那便向南北轉向撤回來,不要戀戰。能抗住騎射襲擾的軍陣,不好對付,回來合軍一處再另尋戰機。”

這是這時代大多數騎兵對付結陣步兵常用的戰術,主要靠心理壓力引出破綻,而絕少會一上來就直接沖擊。

眾頭領接令後,心裏卻是不以為然,以前也不是沒打過這種匆匆召集的流賊,直接沖過去他們自己便逃了,哪還用射箭啊?於是摩拳擦掌,各自召集起自己的部眾,分出幾人看住各部的走馬,其他人換上戰馬,跟著趙百戶一起向東策馬慢慢小跑了過去。

就在眾騎兵漸漸加速的時候,東邊的紅衣軍也開始變換隊形,中央縱隊向前,變換成三行稀疏的橫隊,左右兩側的縱隊則直接在橫隊左右站定,豎起長矛,護住前者的側翼。整體戰陣形成後,又有軍官從兩側的長矛兵中調了一些出來,站在橫隊的後方護衛。

隨著距離的接近,趙與贏也逐漸看清了賊軍的實情。

兩側的賊軍都直直舉著騎兵最反感的長矛,如小樹林一般;而前排的賊軍則拿著奇形怪狀的短矛,第一排蹲著,第二排站著,都把手裏的短矛向前直伸著,第三排則幹脆把短矛架到了第二排的肩上。這種短矛趙與贏也聽說過,似乎是一種強力的遠程兵器,如今見了實物,他認為應當是弩或者吹管一類的東西。等再近些的時候,他更是看清了,賊軍頭上戴的,身上穿的,竟都是閃亮亮的成塊鐵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