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血肉磨坊(第2/3頁)

這三個戰陣是早就準備好的,每個都有五百人之多——相比姜思明手下總計萬人的兵員並不多,但城墻狹窄,再多人也擺不開。即使是現在的五百人,在棱堡的兩個棱角之間也擠得死死的。

這一千五百人中混了不少輔兵,本來就沒操練熟,之前看了炮轟的慘狀也心思浮動,現在行動比起甲士要混亂不少,如同潮水一樣稀稀拉拉散了好大一片出去。

不知道為什麽,東海賊的炮聲突然減緩了不少,於是三股潮水就稀裏糊塗地湧了過去,然後在“海岸線”上被擋了下來,然後——

“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

無數鉛彈飄來,唉,慘不忍睹啊。

“這才是賊人的真正本事嗎?可惡,小兒欺我!”

姜思明看得差點吐血,也不再繼續試探了,當即鳴金收兵,將已經潰散的攻城部隊收容起來。

他們在鐵絲網前扔下了數不清的屍體,但取得的戰果也僅僅是弄斷了幾處鐵絲網而已,連城墻都沒摸到,還不如姜如成呢。

更氣人的是,等到攻勢一退,堡中又出來一小隊賊兵,大搖大擺拿了一卷新的鐵絲出來,將破損處替換掉,又將壞掉的鐵絲帶了回去。

死傷的這麽多人立刻便成了無用功。

……

當夜,平度要塞外連綿數裏的姜家軍大營與往日氣氛有了很大不同,少了喧鬧,少了自信,多了哀傷,多了驚懼。

以往,士卒因戰死傷,姜思明都會去營中安撫一通,但今夜他沒了這個心思,一個人待在大帳裏,呆呆地看著壁掛的地圖。

今天,是他出征以來最不順的一天。但是,也並非是第一天開始不順。

剛出征不久,他就發現糧草供應不順。數量倒是夠了,但其中頗多陳糧,有的都發黴了,其它軍備也有以次充好的情況。他派了張書記官去調查,結果發現濰州官商勾結,倒賣軍需。這如何不讓他勃然大怒?當即就要將濰州知州革職查辦。

沒想到這個知州竟然很是硬氣,反倒把姜思明派過去捉拿的幾個親兵給關進了大牢。姜思明怒後發覺情況不對,讓張書記順著這條線繼續一查,才發現濰州一眾官員早已與益都方面勾勾搭搭,只等談好了價錢,便投到李璮那邊去了。

他丟了膠州和寧海州兩個根本之地,看來引發了下面的牛鬼蛇神一片人心浮動。

這下問題就嚴重了,他總不可能立刻帶著大軍回去興師問罪吧?那樣直接把濰州逼反,自己背腹受敵,東海賊豈不是要笑死?於是姜萬戶只能裝作不知道,斬了幾個小吏了事。甚至還要忍氣吞聲將濰州知州安撫了一番,繼續讓那邊提供補給,準備等到討賊歸來後,再新賬舊賬一起算。

於是大軍就這麽吃著發黴的陳糧,一路向東進軍。

沒想到接近膠水縣的時候,又是當頭一棒砸來:東方陸續有潰兵來投,帶來了前軍攻城不利、兵員折損過半、姜如成歿於戰場的消息!

他對此激動無比,後方有宵小也就罷了,我無敵之姜家軍怎麽可能在正面戰場上也不如東海賊?於是,他立刻召人問明情況,當日便拔營向潰兵所說的賊軍城堡進軍。

此時的平度要塞已經收起了誘敵深入的輕浮心態,老老實實布置了防禦,在城外五十米、一百米的距離上各架了一道鐵絲網,還派出一小股部隊倚城而戰。

當親自看到這個被前軍潰兵吹上天的堡壘後,與浮躁的姜如成不同,老於軍事的姜思明一眼就看出了它的不尋常。

這個堡壘乍看上去與尋常的四方形城墻形制大異,城墻四角各有一個巨大的敵台,根本不像中原的城池,但仔細思索一下,還是能看出演變的源流。

傳統的中式城墻,也並非是完全的四方形,而是因地制宜,有外凸的敵台和內凹的甕城。敵台是凸出城墻的一段小型平台,多為圓形或方形,可以從側面攻擊城墻底下盲區中的敵軍。甕城是在城門之後再修一圈城墻將門圍住,這樣即使敵軍攻入了門內,也會遭遇甕城三面城墻的同時打擊,正如“甕”之名。

在姜思明看來,東海賊這個堡壘就是將敵台與甕城結合到了一起,將四面城墻變成了四個外露的甕城。如此狹窄的正面,再多攻城部隊也無法展開,而且不管攻擊哪面城墻,都會遭遇兩個大敵台的打擊;如果攻擊敵台,這敵台又成銳角,正面無法進攻,側面不管從什麽地方進攻,都會受到主城墻和另兩個敵台的打擊。更別說想到達城墻下,還要先跨越城外那些壕溝和細柵欄,這期間又會遭遇城墻上源源不斷的騷擾。

如此完備的堡壘,光看著就會頭皮發麻,但最令姜思明氣悶的還不是堡壘本身,而是它西方原野上擺著的一排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