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方陣

1259年,2月15日,春分,高密縣。

見敵陣崩潰,高正立刻舉劍命令道:“第三騎兵排,出擊!”

“出擊!”範龍城重復命令後,不耐寂寞地親自帶隊沖了出去,“弟兄們,表現的時候到了,都給我控好了!”

“嚯!”騎兵們齊聲回應著,保持著隊形向前進。

騎三排下有四個班,前後列成四行,如方塊般整齊地小跑到混亂中的諸城軍陣前。這一如同巨錘般的景象給亂兵們帶來的心理壓力比炮擊更大,立刻嚇得他們四散奔逃。

“第一班,上!”

但騎兵們卻沒有即刻一股腦沖進去,而是每次沖出去一個班,專沖諸城軍的薄弱之處,沖散後解散隊列,每人隨意砍幾刀,然後迅速脫離戰場,重新集結後,排到方陣末尾,下一個班才再次出擊。如此一來倒更像是實戰訓練,殺人不多,但確實有效地將敵軍沖得更散了。

步兵們依然保持火槍手在前、長矛手在後的橫陣,快步走朝著崩潰的諸城左軍前進。炮兵們也直接把炮車上的牽引繩套到了自己的肩帶上,五人一組或推或拉帶著炮車前進,速度竟完全跟得上步兵。旁邊馭手控著兩匹馬拉著彈藥車,更是輕松愜意。

“不好,賊軍妖法犀利!”

戰況瞬間急轉直下,範泰看到這一幕差點一口老血吐了出來,這怎麽說潰就潰了?

他看看右軍的位置,離抄到賊軍後路至少還有一裏路,於是咬牙對趙與贏說道:“趙百戶,我去引中軍掩護潰軍,你帶騎兵對賊軍沖一陣,切不能讓他們與潰軍接戰!”

說完,範泰便一拉馬韁,向後回到了中軍的位置,指引中軍向北急行軍,準備阻攔野戰團步兵的前進。

趙與贏看了看野戰團的方向,臉色陰沉,召集起騎兵們,小跑著向東北方沖過去。

高正見一支騎兵沖了過來,又回頭看了看背後的諸城右軍,做出了判斷,吼道:“變陣,空心方陣!騎二排,轉移到陣北待命!”

軍樂隊根據高正的指示,先是吹了一陣號,又按特定的節奏敲起牛皮腰鼓。

正在行進的步兵停了下來。前排火槍兵位於中央的第二連停下,排出稀疏的戰鬥陣型,開始準備火繩。兩側的第一連和第三連分別以左端和右端為軸轉向,三個火槍連形成了疏松的凹字形陣列。後排的長矛兵次第前進,五六七連分別持矛站到了三個火槍連背後,第四連移動到了凹字形的缺口之外,並未完全堵死,形成一個麻將牌山式的方陣。

“不要急!”“穩步走!”“踩著鼓點!”軍官們不斷維持著隊形。

緊接著,六門獅吼炮移動到方陣四個角的位置,直面騎兵的那一面多兩門,馬拉的彈藥車進入了方陣內部,跟指揮部和軍樂隊呆在一起。之後,第四連堵住了缺口,騎二排在陣後二百米外列陣,騎三排停止了追擊潰兵,集結起來開始返回。

東海軍的步兵戰術看上去很簡單,就線列陣型和方陣陣型兩種,士兵動作也無非是走路、舉槍和開槍。但是,簡單的陣型背後有恐怖的細節。軍官們要提前在圖上作業,規劃變陣的過程,計算每個連所需的時間,將大命令分解為具體的小命令,精確到每個排每個班的步速和轉向,在理論上求出最優解,然後,還有大量的訓練!

談到“兵法”,很多人會下意識地聯想到孫子兵法那般大而化之的總體論述或者演義小說中神乎其神的陣型變化和奇謀。但是,往大了吹誰都會吹,而真真正正把兵怎麽練、步子怎麽走、刀槍怎麽揮舞這些細節記錄下來的兵書才是真正珍貴的。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也就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等寥寥幾本而已。

而現在,對於初出茅廬的東海軍來說,真正核心的,不是火槍火炮,不是民族主義洗腦,而是這一套細節化的將士兵組織成軍隊的操典和理念。如今這個變陣,就是這一點的體現。

“安全了。”高正松了一口氣,又看向前方的諸城騎兵,“朋友,靠近點,再近點……”

正在朝這邊行進的趙與贏見到野戰團眨眼間就排出了方陣,心中大駭——這就是當初他受挫的那種陣勢!只不過當初只撞上了一邊,現在遇到是完全體!

同行的騎兵們也都是這種方陣的受害者,馬速不約而同地放慢了起來。

趙與贏回頭看看中軍的方向,範泰已經帶著中軍急速趕來了。他腦筋急轉,對著手下們喊道:“開始沖吧!這次別太近了,到了陣前八十步,就向東轉退回中軍!如今賊軍列陣,我方之滯敵任務已成,不要多折損了!”

騎兵們心領神會,表示同意,同時心裏暗暗決定,要提前轉向,八十步太近,一百步……不,一百二十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