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財政問題

1259年,3月16日,藍村鎮。

幾人進了帳篷,發現除了有事的季國風、身體不適的張建國和坐鎮本土的公安部長呂雙卓以外,剩下的管委都已經在這裏了。這裏條件簡陋,也沒大型的會議桌,用了十多張小桌圍成環形,各個管委在桌後坐著,正在交流最近的情況,見三人進來,紛紛打起了招呼。

張正義徑直走到首席的位置,也不啰嗦,拿起桌上的陶杯子喝了一口水,說道:“各位,事務繁多,咱也別多廢話了,現在開始吧。陳潛,開場你來,把我們當前的財政狀況先總結一下。”

“形勢嚴峻啊。”

這是今天的正題了,陳潛也不含糊,直接拿起手中的本子讀了起來:

“我先說開支吧。當前經濟活動等級低,月度波動頻繁,所以我們暫時只能以年為單位預算。因為之前從三月初一開始做計劃,那時正值清明,所以財政部暫且將每年的清明至下一年清明定為一個財年。這有兩個好處,一是以陽歷年為周期,與農業生產相符合,波動更小,二是清明前後,除了清明本身,既無重大節日也無重要生產活動,所以便於交接。”

他說完這句,見各位都點了點頭,放下心來,繼續說道:“目前最大頭的還是人力開支。截止到二月底,商社有4227名登記勞工,這一財年預計要支出102000貫;現有約兩千名外聘雇工,還在迅速增長,以年平均雇傭30000人·月估計,預計年支出50000貫;現有武裝力量,包括陸海軍、鐵道隊、治安警察共計3413人,如果不繼續增長且不進入戰時雙餉狀態的話,年預計支出122000貫,但危機並未完全過去,這不太可能,所以我們按十八萬預計。這幾項加起來,人力支出總計332000貫。”

聽到如此巨額的人力開支,在坐各位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張正義苦笑道:“這就三十多萬了,別的也不少吧?一起說了吧。”

陳潛繼續翻著本子,說道:“是的。除此之外,還有收購各類原料、礦物、藥品等的支出,預計六萬貫。收購不自產的小商品、船只、工業半成品以及外包加工的支出,預計五萬貫。其他未列明的支出,難以具體估算,暫列五萬貫。此外,還有一個大頭是海貿時收購貿易品的支出,今年預計十萬貫,但這筆支出是會產生很大收益的,我認為不應該算到財政支出裏面,或許應當成立一家海貿公司獨立核算。”

眾人本以為會聽到一個天文數字,沒想到卻還不如人力支出大,高正問道:“呃,怎麽這麽少?你剛才說的人力支出,是純薪金支出,還是包括了衣食住行各種費用的?這一塊也不少吧。”

陳潛點點頭道:“是純薪金支出,我剛才所說的,都是貨幣支出。是這樣的,我們商社不是市場經濟體制,各部門間的物資劃撥,都是無償的……所以你的兵們吃的穿的,都是不算錢的,成本已經算在勞工和雇工的薪水支出、以及采購原材料的費用裏了。”

高正坐了回去,感覺自己淺薄的經濟學知識受到了沖擊,而一旁的史若雲則笑而不語,為安全部無償提供了大量物資的後勤部長方迎波更是嘿嘿笑了起來。

張正義扶了扶額頭,說道:“就算不管海貿支出,也又是十六萬,加上人力費用,再放寬點預計,一年得用上五十萬貫了。呵,放一年前得嚇死人。算了,說說收入吧。”

陳潛翻過一頁,說道:“情況比之前想象得好一些。今年的收入大頭,是新占領區的農業稅,具體收入要等夏秋兩季收了才知道,現在只能預估。首先是已經成熟的城陽區,現有登記在冊2313戶村民,一年下來預計可收一萬八千石的糧食。然後是除去了城陽區的即墨縣,估算有一萬四千余戶,預估兩稅收入八萬六千石。膠西縣約三萬戶,預估兩稅十二萬石,高密縣兩萬戶,八萬石。”

他又瞅了一眼本子,然後擡起頭來,說道:“整個膠州的夏秋兩稅預計約三十萬石。此外,程從傑掌握的寧海州,也將向我們輸送一些稅賦。寧海州人少、關系錯綜復雜,我們又沒那麽多人去監督,所以這一項估計不會很多,先按三萬石預計吧。”

聽到這個數字,在座不少管委的神色都為之一松,陸平調笑了起來:“居然有這麽多啊,去年我們辛辛苦苦又是搞工業又是搞海貿,一年也才賺個十萬多貫吧?現在坐地收錢就有這麽多,果然最賺錢的還是搶……哦不對,開政府啊。”

幾人也放松地笑了起來,方迎波卻皺著眉頭問道:“等等,這不對吧。看城陽區的數據,是按每戶每年納稅八石估計的,怎麽到了膠西高密那邊,就只有每戶四石了?那邊稅率低嗎?”

陳潛看了一眼史若雲,後者把手一挪,說道:“稅收是我們商務部直接負責的,我來解釋吧。稅率倒是並無不同,幾乎整個北方,基層稅率都在20%以上,高密膠西也不例外,農民的實際負擔只高不低。真要嚴格征收的話,每戶每年的納稅額是可達十石的,只是,這裏有個征稅成本的問題。在城陽區,我們經營多年,中間環節削減了不少,基礎設施又完善,運輸也容易,所以征稅成本低一些。而在新占領的區域,我們還沒有太大的執行力,只能依賴原有的稅吏和包稅人去收稅,還要把數量龐大的稅糧運輸到城裏去,這征稅成本可就高了去了,所以只能按低水平預估。這還是在一州之內轉運的情況,要是按傳統中央王朝的模式,基層收十石,能運到首都半石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