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走進歷史 上

1259年,5月4日,臨安。

不得不說,南宋朝廷的行政效率真是感人。自從郭陽、王泊棠、魏萬程三人見過趙昀之後,幾乎已經過了五個月,仍然沒有個準信下來,實在是急死人了。

不過還好,二月時東海商社在膠東大敗姜家軍,天下震動,消息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傳到了江南,南方諸東海人得知後,心中大安,也能放心地等下去了。而這個消息為江南朝廷和士人知曉後,東海人的處境也好了許多,別的不說,光是主動找上門來的生意夥伴就有不少。

賈似道已經離開行在去京湖赴任救火了,臨行前,東海人給他送了一大筆禮給他餞行,包括一堆精致的玻璃器、皮毛、香辣粉白糖等,還有些現金,在臨安價值近兩萬貫,比獻給趙昀的都要多多了。

賈似道為此很是滿意,雖然他的家財已經很多了,但送不送禮是態度問題,也是政治問題!他是個誠信的貪官,收了錢就要辦事,走之前,指派了自己的黨羽,時任秘書省少監、崇政殿說書的大儒劉克莊,為東海人奔走造勢。

劉克莊在南宋文名極盛,經常寫些感嘆國家多難、報國無門之類的詩,一副孤高文人的模樣,但是在政治生活中卻積極向大奸臣賈似道靠攏,是賈黨一大文膽。他在朝中的主要工作是管理藏書、編修國史、給趙昀講學,雖然實權不大,但是影響力是很大的,由他來做這個公關工作很合適。自然,劉克莊那邊也是要備上一份厚禮的。

在劉克莊的努力下,雖說朝廷的處置仍未下來,但至少“東海國”的名頭已經打了出來,在江南官場和文化界也算小有名氣了。很多人尤其是官吏都認知到“東海國”是友方,而且對他們的處境頗為同情,雖然賄賂還是要照收,但收了之後也願意更多地行些方便。趙昀也給明州市舶司下了詔,準許東海人購買一定量的違禁品。

其實南宋也沒什麽違禁品可賣的,商社看中的主要是緊缺的桐油。

桐油是重要的船材,可以作為各種漆料的基料,直到20世紀後半葉石油化工成熟之前都是重要的原材料。它的主產地在湖廣四川一帶,那裏現在正值戰亂,因此價格飛漲。東海人拿著官家的詔令,從市舶司和官營船廠的庫存中平價買了很大一批,當然少不得是要給經手的官員一點小禮物的。

此外就是銅、鐵、鉛、硫磺、硝石等戰略物資了。銅和硫磺在南宋的價格不占優勢,解禁的好處是東海人可以把日本買來的銅和硫磺暫存在慶元府,不用擔心被市舶司查扣了;宋鐵更不用提了,無論是價格還是質量都比不上東海自產的鋼鐵,只適量買了一些生鐵替換掉壓艙的石頭;鉛倒是買了很多,這東西東海需求量很大,而且也可以壓艙,同時南宋也有名為“白鉛”的鋅供應,市面上數量不多,被鄭林像不要錢一樣全買下來了;硝石價格倒是便宜,但是供應量太少,主要在藥店出售,同樣也是被東海人一掃而空。

對於東海商社來說,能夠不受限地貿易,其實已經達成了這次南下的大部分目的了。至於什麽藩國的虛名,意義不大,反正他們也不指望南宋能給他們什麽實質性的幫助,只要不添亂,允許商社從南宋這個大市場中汲取養分,便足夠了。之所以還留在臨安,主要是反正要等到南風季,左右都是等,不如在臨安等著看看能有什麽好處唄。

時間長無事可做,三人便輪流返回慶元府,幫著處理生意上的正事。這期間,狄柳蔭他們還跑了兩趟日本,賺了點錢貼補家用。

眼下,郭陽和魏萬程都出去了,只留王泊棠一人呆在臨安等消息。他居住在候潮門內泥路西的都亭驛禮賓館中,無所事事地等著朝廷的回信,閑著無聊便出門閑逛。

此時的臨安,可以說是天下第一繁華之地,興許也就只有毀滅前的巴格達能比了。

臨安城中,水系縱橫,道路幾乎全部鋪了石板,物資流動極快。街上行人和攤販絡繹不絕,街道兩側,擠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樓,三層高樓並不少見,甚至四五層的也有,招牌布幡遮天蔽日。

此時的建築絕大多數為木制,如此密集的建築群,自然失火事件頻發。為此臨安城中還有專門的救火隊,王泊棠在此呆了幾個月,臨安城都還沒完全逛完,火災就見了好幾次。

後世偽造的古建築見多了,現在到了臨安城,他才認識到什麽叫真正的“古色古香”。

呃,倒也不是說多好看。所謂“古色”,其實並不是後世仿古建築常見的深褐色青灰色等寡淡的顏色,恰恰相反,現在建築上大量使用濃烈的大紅大綠這樣的色彩,這在後世看來俗不可耐,但在顏料匱乏的現在卻特別符合一般人的審美觀。不僅建築是這樣,衣裝也是這樣,一般的窮人只能用樸素的黑白青色,只有富庶的臨安才能大面積出現濃烈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