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田頃法

1259年,5月19日,中央市,五角堡。

三月份的全體大會,管委會報上去了一個包含了九個新設城市的浮誇計劃,自然被大會否決了,不過其中的部分內容得到了通過。

原金口堡以及金口灣沿岸地區,新設金口市,定位為重工業城市。

原東海地區、城陽地區、青島地區,統一規劃,新設東海市,定位為輕工業和商業城市。

原藍村鎮附近以及大沽河西岸直到膠水河的區域,新設中央市,定位為政治中心和商業中心。

以上三個市,暫時都只存在於地圖和文件中,並未設置市級管理機構,仍舊由管委會全局統籌管理。全體大會仍然在東海市召開,但管委會駐地正式搬遷到了中央市,只不過現在中央市的“八卦主城區”仍然在圖紙上,管委會還是只能在五角堡的帳篷裏辦公。

今天,張正義正在帳篷裏對著一張地圖,左手捧著一杯嶗山茶,右手像指揮樂隊一樣手舞足蹈地寫寫畫畫著。突然,門口傳來響鈴的聲音,他立刻嚴肅起來,把手背到了後面,喊了一聲“請進”。然後帳門拉開,陳潛和張國慶各抱著一個厚厚的文件夾,一前一後走了進來。

“嗨,首席,早啊。”張國慶先打了個招呼。

張正義招呼他們坐下,給他們倒了兩杯水,說道:“真是稀罕,你們兩個怎麽一起過來了?”

張國慶遞了一份文件過來,說道:“首席,我最近在鄉下忙活,感觸不少,有了些想法,所以請了陳哥一起,寫了點東西出來。”

張正義接過來一看,上面的標題是三個大字《田頃法》,下面的內容倒是不多,就三張紙,他粗翻了一下,問道:“這是?”

張國慶咳了一聲,正色說道:“我們應當重視農業,農業是一切產業的基礎。有了發達的農業,我們才能把更多人口解放出來,繁盛其他的產業。”

張正義點點頭:“嗯,沒錯啊,這不是傳統政策嗎?哪個朝代都會重農輕商嘛,我們實際上也是很重視農業的。”

張國慶連忙說道:“我們確實應該重農,但並不說就要輕商。實際上,歷代封建統治者雖然嘴上喊著重農,但他們並不懂什麽才是真正的重農,只會無腦地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這不但不會促進農業的發展,反而大大有害。真正的重農應當是最大化單位人力農業產值,在滿足需求的前提下,從事農業的人越少越好。”

“對啊,所以我們大搞農場嘛,現在都一個場工平均五十畝地了。”

“農場的路線確實沒錯,但我們不可能把全膠州的地都種了。膠州的農民才是農業生產的大頭,他們生產得越多,能供養的城市人口也越多,他們自己的收入也會越高,進而購買商品的能力也會越強,這是個正反饋循環。而老實說,我們的現行農業體制,也就是全面繼承前官府的封建土地制度,很不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

“哦?”張正義擡起頭來看著他,“這怎麽說?你小子……難不成是想搞土改?”

張國慶一愣,然後連連搖頭:“不是不是,形勢大不一樣,沒到那時候。我的意思是,當前農業稅制不合理,會阻礙農民擴大生產。”

張正義有些失望:“怎麽不合理了?一畝地交個兩三鬥,稅吏不用費心去統計真實產量,農民也對此有明確的心理預期,皆大歡喜啊。你是覺得現在的稅率太高了?這也倒是,不過事急從權啊……”

膠東地區的農業稅,除了乳山縣只有10%以外,剩下幾個縣都是20%左右。這麽高的稅率,不論是相比之前的宋、金還是之後的明、清,都無疑算是是苛稅了。在這些正規王朝中,朝廷正稅往往只有個位數。

這也是分封制統治結構的特點之一,基層領主由於掌握了一定的武力,可以從治下的民眾中壓榨出更多的稅賦。當然,中央政府並不能從這種稅制中收益多少,元朝後來之所以滅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廣泛的包稅制,上面的朝廷沒多少錢,下面的包稅人卻橫征暴斂,最終導致了大範圍的起義。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大一統王朝雖然正稅很低,但是基層執行的時候,往往會層層加碼,往農民身上強加各種攤派和火耗,再加上租佃關系帶來的高額地租,所以真實負擔也未必會低多少。東海商社征的這20%,基本就是最終稅率了,中間的征稅成本都由商社自己承擔了,而且土地還算充裕,地租不高,農民不但能承擔得住,還能提供徭役,相比其它戰亂地區,生活也算過得去了。

征稅這事就像毒品一樣。當年東海人看別人征稅的時候,為這20%的高額田稅義憤填膺,但到了自己征稅的時候,看看一邊如決堤洪水一般的各項財政開支,又看看另一邊“捉襟見肘”的財政收入,最後還是忍不住蕭規曹隨,延續了這一稅率,勉強用“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說法來安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