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土地與人

1259年,5月19日,中央市,五角堡。

“呃……”張正義有些啞口無言,“好吧。不過為什麽是一頃一百畝?每戶分一頃的話,現在的土地夠用嗎?”

張國慶答道:“一百畝地,正好是現在平均耕地面積的四倍,方便分成四圃輪作,一圃種冬小麥,一圃種粟、高粱或大豆等夏季作物,一圃種蔬果棉麻之類的經濟作物,一圃種牧草休耕。至於夠不夠嘛……”他看向了陳潛。

陳潛嘆了口氣,說道:“很充裕。現在膠州的人口還沒後世一個區多,樂觀估計有四十萬,悲觀估計三十萬,按五戶一口計,也就是六到八萬戶。而膠萊谷地這一片到處都是平原,潛在的耕地有十五萬頃以上,就算是戶均兩頃都夠了。更別說,這幾萬戶裏還有不少是城市居民不需要土地,剩下的大部分村民知道我們東海商社的名頭還沒幾個月,根本不在我們掌握之下,就算想給他們分地也沒辦法。所以說問題的難點就在這裏了,我們空地很多,但如何在現有的土地關系的基礎上,把耕地有效地分配出去?”

“嘖嘖,”張正義臉上帶著壞笑,把手中的文件放了下去,“要不是之前聽明白了,要是單聽你這一句,還以為真的終於到了搞土改的時候了呢。不過這麽一說,我倒是樂觀了,這《田頃法》確實好,但咱也沒必要追求一步到位。正過來說,基層掌控力的缺失阻礙了田頃法的實施,但反過來說,田頃法也是有助於加強我們對基層的掌控啊!”

張國慶會心一笑,陳潛嘴一張,隨即明白了過來:“哦,你的意思是,原先一戶不知在哪個村子的鄉民,受到宗族關系和不知道哪裏的蠹吏控制,交五石稅我們只能收到兩石。但現在,我們用一頃低稅土地把他引誘過來,登記授田,然後這戶村民就成了我們完全掌控的村民了?”

張國慶一拍手:“就是這麽個道理!怎麽樣,首席,你看我這計劃,可以提交大會了吧?”

張正義拿了一支鉛筆,又拿了一張白紙,一邊寫一邊說道:“是個好法案,但是實施方法要細化一下。總不能一開始就全面鋪開吧,你有什麽方案沒?”

張國慶說道:“當然不能急,一步步來吧。首先,我們有一些退伍士兵和不願意做工的勞工,可以作為獎勵,先找幾片荒地,給他們分上一頃地,讓他們做第一批農場主……”

陳潛這時候產生了疑問:“等等!有一百畝地可拿,誰還會老實做工,這麽一來,豈不是要把我們的勞工都抽空了?!”

張正義擡頭看了看張國慶,後者低頭算了一會兒,然後說道:“不會的……一百畝看著嚇人,不過荒地本來也不值錢。其中能有效種植的最多也就一半,這其中至少要種上二十五畝糧食,以應付夏秋兩稅和自家的口糧,剩下的七十五畝閑地,他們肯定種不過來,但多少會有些產出,假設他們利用得不錯,一戶五口人一年也就三四十貫的收益罷了。而勞工在我們這裏,吃飯不用錢,孩子可以免費讀書,一年下來兩口子怎麽也賺出三四十貫工資了。再考慮到農業生產會受天時旱澇和市場波動影響,而在商社有著穩定收入還有上升渠道,城市生活也更方便熱鬧些,所以怎麽看都是當工人更劃算。更別說,這一頃荒地也不是上手就能種的,還是要開荒的。”

張正義也同意這一點,又補充道:“當然,肯定也有些人寧願去種田的,這些人要麽是不適應快節奏的工業化生活,要麽是種田高手,能在一頃地中種出比工資更多的產出,把他們放出去,對我們也未必是件壞事。”

前景似乎很美好的樣子,陳潛想了想,說道:“好吧,不過我還是認為應當采取適當的管控措施,以免勞工迅速流失。要麽幹脆把它定成一種獎勵,必須達到足夠的貢獻才能拿到。”

張國慶點頭道:“嗯,對,這些都是可以討論的,包括確權年限,還有稅收等等,都是可調節的。我先繼續。這些退伍士兵和勞工轉職成的農場主,人數太少,離我們想達到的農業全面改革的目標還差得遠。不過他們更容易接受我們教導的先進農業技術,能夠對本地居民形成示範效應。之後我們就可以在小範圍內進行試點,挑幾個人少地多的村子,與村民進行協調,形成戶均一頃的小型農場。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趁機登記村民的詳細信息,把他們納入我們的治理體系中。”

“嘿嘿。”張正義忍不住笑了出來。

陳潛皺著眉頭說道:“你們這是太低估一頃田的吸引力了吧,而且還是一頃只需要繳五石稅的一頃田。這個試點方案是建立在‘沒人願意領田’的基礎上的,但就我看,這個法案一公布出去,願意參與的人肯定絡繹不絕,到時候的麻煩是如何及時地分配,而不是如何找人來領田。我看,應該加上限制條件,比如‘家裏有人在商社做工或者參軍’,才有資格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