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新型火槍(第2/4頁)

“唔,還真巧妙啊,這個設計好。”她有些驚喜地看著手中的火槍,問道:“一次就擊發成功了,我這是運氣好還是你們的火帽確實改進了?”

段明遠取出一個火帽,用力摔到地面一塊大石頭上,沒有反應,又拿出一個小鐵錘過去一砸,火帽應聲發出“啪”的一聲響,成功擊發了。他掂著那把錘子,得意地說:“自從有了硫酸,我們冒著生命危險做出了那東西,現在擊發率已經達到了95%以上,進入了完全實用的階段。而且安全性也很有保障,擊發力度不夠的時候並不會起反應,運輸的時候放心的很。”

林博穎有些敬佩地豎起了大拇指,不過又想到了什麽,問道:“就你們那條小生產線,供應幾千條槍的火帽,夠用嗎?”

“綽綽有余。每個火帽,雷汞和氯酸鉀只用幾毫克就夠了,絕大部分還是黑火藥,再加上一部分澱粉穩定劑,外面用蜂蠟密封。實驗室一次搞個幾十克出來,就能支撐很久。”

“那好,我就放心了。”林博穎取出一顆單獨的鉛子,仔細看了看,又掂了掂重量,問道:“現在的口徑是18毫米沒錯吧?”

武備組早期把蝦蛄槍的口徑定為20mm,其實是有些偏大了,不但威力過剩,而且更重的彈藥還增加了士兵和後勤的負擔。當初定這麽大是由於早期技術不夠成熟,火藥不純、內徑公差大、彈丸遊隙也不好控制,所以稍做大一點以補足缺陷。但現在隨著工業技術的進步,這些問題解決了不少,口徑就可以縮一點了。

像謝光明就是狂熱的小口徑支持者,他甚至認為制式火槍應當降低到16mm口徑甚至更低才對。安全部部分同意這個觀點,但是並沒有像他這樣激進,而是設定了“必須能在一百米距離上擊破2mm鋼板”的目標,以對付這個時代常見的重甲步兵。他們拿著工業部提供的從10mm一直到25mm的槍管測試了一通,最終還是認定過小的口徑殺傷力不足,把新一代火槍的口徑定為了18mm這樣一個中庸的方案。

這個口徑下,鉛彈重量降低到了30g,使用8g黑火藥,一枚整裝彈含包裝紙重40g。這個方案相比20mm的蝦蛄槍,彈藥負重降低了四分之一,戰略上更有優勢。

“是18沒錯,測試下來也就這個最合適了。”段明遠說,“口徑小了一點,槍管長度不變,相當於倍徑增大了,理論精度會提高一些。不過滑膛槍也就那樣,50%的命中率高幾個點也看不出什麽明顯效果。改用火帽之後,密封性倒是好了不少,傳火孔的位置沒那麽多漏氣了,再加上現在的加工精度也好了不少,所以威力比同口徑的火繩槍大一些,比起原先的蝦蛄也並不遜色。”

原先火繩槍的點火機制是在槍管後部開一個小孔,外面連接一個藥池,通過引燃藥池,點燃槍膛中的火藥。自然,這個傳火孔是會漏氣的,既會影響威力,也會在擊發時產生大量硝煙。現在的擊發槍有了火帽將傳火孔堵住,漏氣就小了很多。增強密封的作用倒只是其次,更大的作用是後膛處幾乎沒有硝煙,士兵可以更從容地瞄準,不用怕把臉貼上去會被打成麻子了。

“唉。”林博穎摸著新槍的槍管,嘆了口氣,說道:“槍確實是好槍,但那誰怎麽說的,現在的妥協只會給以後的改進帶來更多的麻煩啊,我也覺得16mm方案更好些。”

段明遠聳聳肩,說道:“得了吧,現在為了減重,槍管比較薄,改成你想要的那種槍會炸的。再說了,16mm是個上下不靠的口徑,過於中庸反而兩頭都做不好,作為滑膛槍威力太小,改成那種槍卻大了些,還不如重新設計呢。新槍至少得生產一萬把,差不多得兩三年,之後再考慮下一代吧。”

林博穎有些啞口無言,默默又放了幾槍,越來越熟練,最後甚至能在十秒內裝填完畢。她放下槍,說道:“好吧,我同意了,統合部的這一票給你了。確實是好槍,我甚至都說不出該改進什麽。有這樣的好槍,甚至可以改變戰術陣型了,趕快開始量產吧。對了,這槍有名字了沒有?”

段明遠舉起手中的槍,自豪地說道:“名字這就有了,就叫東海05式步兵用標準擊發式火槍‘風暴’!”

林博穎有些無語:“你這名字……算了,也沒什麽不好。行,快點生產吧,這下產能配額可批給你們不少了呢!”

……

研發新型步槍的契機,起自於原型火帽的誕生。此後,武備組一邊在研究化工,折騰擊發藥,另一邊就在設計制造匹配火帽的新式擊發槍。

新槍的方案很多,最初還並沒想著立刻就量產新型號,而是打算先給舊火槍換個擊發機構接著用。沒想到上手一改造,發現兩個機構大小不匹配,改起來很麻煩,得連著槍托一起動手術,算算工時,還不如直接造新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