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捕鯨

1261年,5月15日,立夏,登州。

“升煙了,北邊!”

正在登州以北海域巡邏的小雪號上突然忙碌了起來,望鬥上的瞭望手吹起了口哨,水手們有的開始升帆,有的操帆轉向,操縱船只向東北方駛去。旁邊四艘新式的單桅“閃光級”也借著風力疾馳而出,在小雪號的右側拉出了一條長隊。

此時,他們正北方的某個小島上,正升起了烏黑的狼煙,煙柱直沖天際,令人無法不注意。嗯,這不是他們發現了什麽敵人,而是探查到了鯨群的痕跡。

是的,鯨群。

渤海和黃海一帶,是有不少鯨魚活動的,不過不是那種巨大無比的深海鯨,只是比海豚大不了多少的小型鯨魚。但即使是這種小鯨魚,仍然有巨大的經濟價值。

鯨脂可以制成優質的照明燈油和對於工業極為重要的潤滑油,鯨皮是優質的防水材料,鯨骨是一種輕柔有韌性的支撐材料,鯨肉也是難得的蛋白質,可以說是渾身上下都是寶。

自從當初韓松他們偶然獵殺了一頭小鯨魚之後,海洋部就開始嘗試著建立捕鯨產業。這個任務主要是第二艦隊負責的,他們駐紮在北岸,平時沒什麽事,除了進行一些與遼東和高麗的貿易,就是出海尋找鯨魚了,幾年下來,也積累了一些對付鯨魚的經驗。

不過嘛,相比捕鯨,更大的難題是如何找到鯨魚。

渤海和北黃海這一片,雖然在地圖上看著不大,但仍然是茫茫無際的大海,若是一點點搜索過去,那就真的是大海撈鯨了。

所以,之前他們捕到的大部分鯨魚,都是巡邏船或者商船在路上巧遇的,數量不多,難以產業化。事情到了今年才有所改觀。

一是因為海軍人力充裕了,可以在登州和遼東半島之間的廟島列島上設置一連串哨塔,除了軍事作用,也可以發現路過的鯨群。雖然這跟守株待兔差不多,但畢竟比主動出擊要有效得多。

二嘛,是因為造船廠的新品,單桅快速帆船“閃光級”正式量產了。

這種帆船源自於今年初亮相的“項目C”,正式定型的版本長約12米,寬3.7米。相比這麽小的船身,桅杆卻足有10米高,帆面積可謂巨大,所以航速輕松可以超過八節——不過也很難上到九節。

帆船的航速其實是越大越快的,看著很反常識,但水動力學很復雜。船只行駛有個參數叫“波障速度”,到達這個速度之後,由於艏部興波不能及時擴散,形成了波障(與飛機會面臨的音障是同一個道理),阻力會陡然大增,不是風帆這點動力能克服的。這個波障速度與艏部或整個船體形狀或別的什麽都沒關系,只與水線長度有關系。船越長,波障速度便越高,25米長的星火級大約是12節,12米的閃光級就只有8.4節了。

所以在充沛的帆動力加持下,閃光級可以很快達到八節的極速,卻很難再高了。也正是如此,所以船體長寬比並沒有誇張地拉長,而是采用了合適的寬度以容納更多的人貨。

雖然極速不高,但它的帆裝適應性更強,可以靈活地在各種風向中運動,平均速度也不差,更適合小規模的追逐戰,比如現在的捕鯨活動。

這閃光級雖然技術先進,但由於體型小,又用了鋼肋而不是產量受限的柞木肋骨,所以生產速度很快。二月份投產,到現在已經下水好幾艘了,其中就有三艘新船和兩艘之前的實驗型編入了第二艦隊,用作巡邏兼捕鯨用。

今天這小雪號和四艘閃光級,就是一個典型的捕鯨艦隊。閃光級負責捉魚,小雪號負責處理屍體,大概能算作母船吧,畢竟它是最老的一批星火級,已經跟不上時代,只能做些輔助工作了。

四艘閃光級分成兩隊,一左一右離開,以擴大搜索範圍。它們在風中疾馳著,海浪不斷濺上甲板,速度卻不因此而降低,很快就與小雪號拉開了一大段距離。

閃光級由於體型小,如何面對高海況時的波浪就成了一個難題,如果為了防浪而設置一個比較高的幹舷,無疑會影響船的速度和穩定性。所以最後周正茂他們選擇了另一個思路,幹脆完全放棄了防浪,幾乎沒有船舷,浪花可以隨便沖上來,但甲板是密封的,前高後低,湧上甲板的海水會很快從船尾流出去,變相起到了防浪的效果。

只是,船上的人就有些難受了。

最右前方編號為201的那艘閃光級上,又一個浪頭打來,甲板從頭到尾被洗了個遍。船上正在轉著舵的潘學忠趕緊對著船頭處一個穿著鯨皮雨衣的中年人喊道:“周東家,沒事吧?”

這個潘學忠去年自老家探親歸來後,自告奮勇報名要去捕鯨,於是就被劃進了第二艦隊,整天帶隊在渤海上飄著。按理說,他身為指揮,該在小雪號上總管調度指揮,但是今天情況特殊,因為前面那位貴客執意要來親自捕鯨,所以他也就只能跟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