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

1261年,8月14日,臨安皇城,垂拱殿。

“魏卿,此事可是真的?”

垂拱殿左側的便殿中,趙昀隨意地依靠在軟榻上,指著旁邊的一份《東海新聞》如此問道。

報紙上面的頭版標題平平無奇,“東海管理委員會完成換屆”。外人可能根本看不懂這幾個名詞,但對東海體制稍有些了解的人,看了這篇新聞之後都會忍不住心驚肉跳。

什麽,張首輔下台了?新上台這史若雲又是誰?這東海國是變天了?

魏萬程垂著手站在一邊,這個問題自從他前天返回臨安,已經被問過無數次了,當即又程序化地把標準答案說了一遍:“東海慣例,為防首席長期執政後大權獨攬、功高蓋主,所以有任期限制,三年一任,最多兩任。張前首席已經幹滿兩屆六年,如今已功成身退,由現任的史首席接任,整個過程平穩過渡,並未發生沖突。東海國此後也會為大宋守好北部邊疆。”

“哦?”趙昀嚼著“大權獨攬、功高蓋主”這幾個字,覺得有些味道。

其實他對這事也有自己的理解。理論上來說,他冊封的那個“王立憲”才是“東海國”真正的國主,那什麽張正義只不過是首輔大臣之類的東西。按照封建禮制,藩國下面的大臣愛怎麽換怎麽換,他這個皇帝也是管不著的。倒是這“任期限制”的制度,讓他產生了一點感同身受的感覺,大宋當初要是有這制度,他也不至於被史彌遠把持了幾十年朝政啊。

所以這管委會換屆雖然是大事,但在趙昀看來也就是個新鮮事。自從“打跑”了蒙古人,他便又開始過起了沉迷酒色的昏君生活,對這些繁雜俗事不太在意了。他今天叫魏萬程過來,這東海管委會換屆只是個由頭,關鍵是……

趙昀輕輕一笑,翻開報紙到第三版,招了招手:“魏使,來,給朕講講,這張生後來可把紅娘收房了?”

……

10月2日,東海市,半島區。

“哈,想想當初剛登陸時的樣子,好像就在昨天呢。我至今還記得,當初在廢墟下面挖出那些東西時的景象,嗨,一轉眼,都六年多了啊。可惜現在102遮起來了,不然真該上去看看。”

半島區,東海102舊址的腳手架旁邊,張正義和新任的一批管委,一邊在沙灘上散步,一邊隨意地說著話。

“是啊,那時候我們簡直嚇得要死,腦子一片空白,都不知道該幹什麽,還好有首席你們站了出來。”說話的是林博穎。

這次管委會換屆,別的人選大都不出意料,只有安全部長的位置爆了個大冷門——新任安全部長不是任何一個熟悉的大將,而是從統合部空降過來的林博穎。此舉被視作深化軍事改革的一部分,如今軍方力量已經極為龐大,不可能再像過去一樣幾個人一碰頭就把事情辦了,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的軍政軍令系統對其制約指揮。用文官而非軍官去擔任安全部長,就是這場新一輪改革的開始。計劃中還會進一步對相關機構進行調整,不過換屆本身就有的忙的,再加上未來的戰爭陰雲,所以不會立刻有很大變化,以免自縛手腳。

與之類似的,新任海洋部長也不是海軍系統的人,而是在陸上研究軍艦的梁恩。

張正義擡頭看了看腳手架包圍的大船,露出了微笑,又搖搖頭,看向後面的新任首席史若雲,說道:“如今任務已經完成,下一棒就交給你們了。”

最為關鍵的首席位置,從今年初開始,爭奪就進入了白熱化。最有力的人選自然是經驗豐富的孔嘉誼,其次就是一直有志於再進一步的史若雲了,這兩人的呼聲最高,獲勝希望遠比其他人更高一個等級。

兩人的競選重點都在於經濟,但是方向出現了微妙的差別。孔嘉誼更注重財政政策的作用,希望在精密的規劃之下促進經濟的大發展,而史若雲則呼籲進一步放權,擴大股東的自主性,從而讓經濟更有活力。

嚴格來說嘛,雖然重點有所差異,但是真正執政的話,哪一方都不會有太大差別,反正說了算的是全體大會而不是管委會。

真正決定勝負的是宣傳之外的力量。

孔嘉誼之前執掌財政部,對每一文錢都抓得很緊,經常卡其它部門的脖子,因此很不惹人喜歡。而史若雲就反過來了,平時人際關系處理得很好,又在各個場合暗示執政後會進一步放權,所以支持率顯著得高得多,最終獲得勝利也就順理成章了。

按照規定,7月23日大會選舉結果得出之後,不會立刻換屆,而是有一個直到十月一日的過渡期,在此期間繼續由原管委會看守執政,留出給新任首席管委熟悉職責和組織自己的管委會的時間。

原先的大部分管委堅決表示不再留任,只有三年前才獨立出來的後勤部方迎波和公安部呂雙卓被史若雲執意挽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