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呼之欲出

1261年,10月21日,勝利公社。

祝星子的車樞是整個斷掉的,那反而簡單了,直接換新的就行了。為了一勞永逸,他還多掏六百錢換了根鐵的,孫春子手腳也麻利,沒出半個時辰就換完了。

“行啊,春子,俺看你這就真要出師了,加油幹啊!”

車子修好,祝星子掏出幾張儲蓄券付了錢,就趕著車回了公社。

然後他給劉三旺打了個招呼,叫上了家裏雇的一個小子,再趕上公司的另一輛馬車,準備去城陽那邊買點建材回來。但空車跑過去一趟太浪費,他又先去社裏的磨坊那裏收了四十袋面粉,又找鄰居批發了些白菜、蘿蔔、腌菜、熏肉之類的農產品,裝上了車,這才出發。

到了城陽工業區後,他把這些食材賣給了那裏的東海食堂。兩地近在咫尺,農產品差價不大,他這一趟並沒賺到多少錢,但總比沒有強不是嗎?

之後他又去建設部的大輪窯那裏,買了兩車磚和二十袋水泥,用篷布蓋好,運回了公社。路過趙大力修建輪窯的工地的時候,把磚卸在了那裏,只把水泥運回家中好好放到了倉庫裏。

這一天忙完,差不多也快天黑了。等他到家的時候,她老婆已經熬好了一大鍋粟米粥,蒸了一盤小魚幹,又煮了兩棵白菜,就等他們回來吃飯了。

祝星子把馬牽回馬棚,添了一些新草,又撒上一把鹽。這時候在西邊蓋房的小子們也回來了,他罵罵咧咧趕他們去洗手洗臉,然後就開席吃飯了。

他家仍然延續著在商社工作時養成的習慣,飯桌上不分大小,一同坐著吃飯。一家人正趁著天還沒黑的時候不出聲吃著飯,突然門口響起了“吱嘎”聲,緊接著就是一聲“主任,在嗎?”傳來。

這是誰這麽晚了還串門?

祝星子放下碗筷,迎了出去,原來是鄰近的王老漢,還提了一塊肉。

“哎呀,是王大哥啊?怎麽有空過來了?這麽客氣幹嘛啊!來來來,不嫌棄的話,就來俺這吃一頓!”

“不不不,不用了,”王老漢一副拘謹的樣子,連連擺手,然後左右看了看,把肉掛在門口附近的一個架子上,拉著祝星子說道:“主任,俺今天過來,是有事想討教討教。”

“哦?是啥事啊?”祝星子上下打量了一下王老漢,有些詫異。這王老漢平時和老伴兩人話不多,整天就在操持他家那一百畝地,跟外人也不說什麽話,今天是怎麽了?

王老漢看了看前面廂屋裏吃飯的小子們,又把祝星子拉遠了一點,說道:“主任,是這事,咱明年也想雇兩個小子來幫著種地,但咱也不知道該去哪雇,你給指點指點唄?”

祝星子一愣,看了看他,笑著說道:“喲,王大哥,你這是開竅了啊!”

王老漢咧嘴一笑,說道:“俺算是想明白啦,雇人是得花錢,可賺的更多嘛!主任,你可得幫幫俺。”

這王老漢家裏丁口不多,長子已經分家,女兒外嫁,小兒子在東海市當警察,家裏能下地的就他和老伴兩人,所以太麻煩的種植法用不了。自從分到了這一頃田,他家就專注於棉花的種植,沒想到這反而誤打誤撞正好撞上了市場行情。

東海商社的後勤部一直把棉紡織業作為一項重要產業來運營,這幾年的質量和數量都在穩步提升。雖然仍然無法高效地紡織出輕柔的潔白棉布,只能做一些厚重的土布,但這種布正好迎合了勞動人民的需求,舒適又耐磨,因此銷路很好。即使不織成布,棉絮也是一種很好的保暖材料,做些棉被、棉袍什麽的都很不錯,正適合北方寒冷的冬天。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止東海商社,民間對棉花也有了不小的需求。兩方面一加,市場需求節節增長,棉花價格也隨之高漲,種植棉花成為一項極為有利可圖的產業。王老漢家即使只能勉強伺候十多畝棉田,但光靠這一點地,也是賺了不少錢。

等有了錢之後,他的心思也活絡了,想起了當初劉三旺和祝星子給的建議。要是雇上兩個小子,每年多種上些棉花,那豈不是賺的更多?

他和老伴商量了一下,越想越是靠譜,又找小兒子參謀了一下,他對這個想法也很支持。嗯,其實他想的是,賺不賺倒是其次,關鍵多了兩個幫工之後,父母也能輕省些。

既然家人都同意,那問題就是該去哪雇人了。王老漢做了大半輩子被剝削階級,哪裏知道該怎麽去剝削別人?只好來這兩年雇了一大堆雇工的社主任家來問問了。

“沒問題,等過了年,咱就去招人,到時候王大哥就跟俺一起去。”祝星子當場就拍著胸脯答應了下來,不就是多招兩個人嘛,招零個跟招兩個差別很大,但招十二個跟招十個似乎也沒什麽區別。他回頭看了看正在吃飯的小子們,眼珠子一轉,突然動起了什麽歪腦筋,又拉著王老漢說道:“那啥,王大哥,俺看你這情況,去買幾個丫頭回來也不錯嘛,雖然幹不了什麽粗活,但伺候伺候棉花更好用嘛,平日還能收拾一下家裏,你看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