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認捐(第2/3頁)

他這麽一說,選擇就很明顯了。交稅,可以增加自己的投票權;不交,未來可能會被東海人穿小鞋,甚至是換更狠的過來直接搶,該選哪個還用說嗎?

只是,具體該怎麽交、交多少、各家攤多少還需要商議一下。張正義看效果已經產生,也不繼續佇在這裏,而是告辭走了出去,留給他們討論的時間。

他走出會議室,徑直回了縣衙前院西廂一間客房裏,拿起最新的內部資料讀了起來。不多久,卻有衛兵通報有人求見。

“咦,難道是這麽快就商量出結果來了?”張正義有些驚訝,但還是第一時間讓人把訪客請了進來。

不過,來人卻並非是議員之一,而是一個眼睛很大的精幹男子。

他見了張正義之後,不卑不亢行了個禮,自我介紹道:“見過專員。在下廖青峰,字守風,在縣城裏經營珍玩生意。早聞專員大名,今日得見,果然氣度不同凡響。”

張正義有些意外,一個奢侈品商人,找我幹什麽?不過面上依然客氣:“廖先生請坐,不知此來所為何事?”

廖青峰遲疑了一下,掏出一份禮單遞給張正義,然後在旁邊的座位上坐了下去,只敢坐一半。“聽聞東海大軍在西方抗擊韃虜,在下雖然只是一介商賈,但也是東海國治下子民,自然知道報國的道理。本人雖然不能上場殺敵,但也願意報效朝廷……在下願此後每年上繳百兩白銀的稅賦,此次一次帶了了前三年的份例。”

張正義一愣,打開那份禮單一看,果然有三百兩白銀,下面還列著幾樣尋常的禮物。

這可真是奇了怪了,難道還真有人願意主動納稅的?剛才他在縣議會好說歹說,不過才要求五千石的增稅,這三百兩銀子換成糧,差不多得有一千五百石了啊!

他當然不信這廖青峰是真忠心才捐錢的。“東海國”的招牌才掛出來幾年?連他這個前首席都不敢說多愛呢,更何況這個八杆子打不著的商人了。於是他合上禮單,直接問道:“廖先生是有何事所求?事先可說好了,這福山縣裏的事還是由議會作主,我可幹涉不了。”

廖青峰身體前傾,緊張地說道:“不敢,不敢,無需勞煩專員。在下只是想……捐個議員身份,想來,這一年一百兩,也沒幾個議員能達到這數吧?”

什麽,議員也能捐的?呃,還真是捐的。

張正義剛才一下子還沒反應過來,仔細一想才回過味來。

福山等自治縣的議員身份是根據納稅多少確定的,然而由於歷史遺留因素,東海商社在控制區內沒有開征商稅,這個“納稅”指的只是田稅,只有地主能享受,商人就是再有錢也參與不進來。

不過各個城的自治商會和議會倒是會對城內的商戶攤派一些費用,這些費用會用來維護市容或者被老爺們瓜分掉,反正是交不到稅務部那裏。因此,商人們即使同樣有負擔,也無法從東海商社那裏“購買”到權力。

這麽說起來,不征商稅,豈不是對不起他們了?

說起來,現在東海商社直接控制的膠東區域,有四種治理模式並行存在。

第一種是大家都熟悉的直接治理,統合部派出多部門混成的工作組,進駐某一城市,對區域內的行政事務進行精細化管理。這種模式效果最好,收稅效率高,基礎建設和經濟發展工作也做得更好,然而由於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所以難以擴張,目前只能在自建的三個市和即墨、登州蓬萊、萊州掖縣三地實行。

第二種是附庸統治,也就是寧海州的情況,濰州和密州也有些類似。商社不插手地方事務,由當地的傀儡政權自行治理,只需要名義上服從東海商社,並且允許商社在區域內自由進行經濟活動就可以了,連上貢都只是象征性的。這種模式的治理效果自然最差,但好在商社幾乎不需要操什麽心,說起來,等到明年,寧海州的第一個委托任期就結束了,到時候該怎麽辦呢?

第三種和第四種都是“自治”,前者是在膠西、高密、萊陽三地實行的“商會自治”,後者是在福山等縣實行的“議會自治”,看起來很像,都是由許多地方實力派自行治理,但實際上差別還是很大的。

商會自治,這種模式其實與其說是自治,不如說是“貴族共和”。它緣起於當初商社力量還很弱小之時,當時他們無法對膠西實行有效的統治,否則非得激起強烈的反抗不可,因此只能將權力委托給膠西城的實力派,任由他們自行治理縣城事務。

這個“商會”的成員實際上並不是商人,而是設立商會之時的地方實力派,商會也沒有成文規定成員的進入和退出機制。所以,他們實際上就是東海商社所冊封的“貴族”,被商社授予了這一座城的治理權。不過治理範圍也就僅限於縣城,縣城之外的農村區域的收稅權仍然屬於東海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