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急轉直下(第2/3頁)

說完,他又看了看東北方向:“就算他這邊應付得來,別的方向呢?”

……

4月24日,立夏14日,濟南。

繁華的濟南城,如今已經變成了一個大軍營。這幾個月來,益都軍不斷加固城防、堆積糧草,城中富戶被劫掠一空,家產充作了軍資,而老弱則被驅趕出了城去,青壯被征發用來運輸和守城,可以說是準備得極為充分了。

不過守城只是下策,禦敵於外才是上策,李璮還是力圖借助天險,將蒙軍阻擋在大清河之外。這段時間,也可以說勉強達成了這個目的。

“報!”

一名傳騎手舉令牌,策馬馳入濟南城中,為李璮帶來了最新戰報。

“蒙軍水陸並進,開始猛攻長清一線?”

李璮聽聞戰報之後,沒有立刻做出決策,而是對著地圖深思起來。

益都軍的水軍在淮河上與宋軍對峙多年,實力還算不錯,不過戰船數量不夠,只是來濟南之後征發了一批船只,實際上並不足以控制整條大清河。迄今為止他能擋住蒙軍,靠的是水師和陸軍之間的配合,陸軍控制了河南一側諸多要點,相互之間可以及時支援,蒙軍無法獲得一個穩固的登陸點,所以才不能大舉渡河。

但是這樣的局面其實是相當脆弱的。他無法獲得清河北岸的具體情報,只知道蒙軍在那裏積累得越來越多,隨時有可能在薄弱處集中兵力發動致命一擊。此時長清方向受到猛攻,他若調兵去救,必然要抽調清河防線上的兵力,但這麽一來,無疑會增加蒙軍登陸的風險。

然而,即使他看清了局勢中隱藏的陷阱,卻也不得不跟著局勢走下去。如果不去救長清,那蒙軍就可以直接在濟南近郊登陸了,那東線守得再牢固,也沒有意義啊!

所以他思索良久之後,還是發布命令:“命柴牛兒、田都帥,點檢蒲台、高苑、博興三地兵力,抽調五千人出來,前來濟南合兵!另外,發信給益都那邊,讓他們盡快把新募軍發過來!”

益都那邊的新募軍是他起兵之後不久就開始征募訓練的,現在交由兒子李彥簡在負責,雖然成軍不過三月,但現在也不得不拿來用了。不管如何,至少要撐過一個月再說。

如今已過小滿,眼看著冬麥就要成熟收割了,只要撐到麥收,那麽濟南城就足以堅守一年,反之,要是這時候讓蒙軍過了清河,那濟南城外連片的良田就是他們現成的補給了……

想到這裏,他不禁打了個寒顫,又對幕僚們補了一道命令:“再征發三千民夫!不做別的,就出城割麥,看見熟了的或是近熟的就割了再說!嗯……等等,不熟的也割,離城太遠的就一把燒掉,不能在留下這些禍患!

對了,再發信給東海軍,催促他們趕緊來援,前陣子報紙和密報上不是說他們有什麽炮艦嗎?讓他們一並帶來!告訴他們,只要幫忙守住了北兩路,金銀生口女子盡可自取之!”

……

4 月27日,立夏第17日,高苑縣。

“兒郎們,給我沖!殺敵報國,就在今日!”

高苑城下,一名披著全套金甲的老將如此怒吼著,雖然聲音蒼老而嘶啞,但仍然蘊含著強烈的憤怒與力量感。

在他的激勵下,上千打著“張”字旗的士卒一鼓作氣,攻上了高苑城頭,很快在城墻上取得了優勢。

旁邊的濱棣總管韓世安見狀,當機立斷命令擂鼓進軍,圍城的蒙軍發動了總攻,守城的益都軍節節敗退,眼看著大局已定了。

突然,城中上百名騎兵從故意讓開的西門沖了出來,向西面濟南的方向沖去。這意味著主將的逃離,殘存的益都軍失去了抵抗意志,紛紛棄械投降。

“張”旗在高苑城頭升起,標志著這座清河南岸的重鎮就此陷落。

韓世安松了一口氣,對旁邊的老將拜了一拜,說道:“濟南公老當益壯,張家子弟勇猛敢戰,在下實在佩服。今日一戰,張家軍當居首功。”

這位老將便是年過八十的濟南公張榮,現在他與李璮可以說不但有了國仇,還有了家仇,可謂不共戴天了。在逃出濟南之後,這位行將就木的老人恢復了一代豪傑的魄力與膽識,命令孫兒張宏盡起張家埋藏在各處的寶藏,拿出來招募士兵、購置兵械糧草,準備打回濟南去。在召回了北上入衛的張家軍主力之後,他手下的兵力再次突破了一萬人,立刻又成了山東附近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正如同李璮擔心的那樣,在西線戰事正酣的同時,東線的韓世安和張榮也集中了一支五千人的精兵,又將解成的水軍從東平走陸路調了過來,就地利用濱州當地的船只,水陸並進,在河南岸的蒲台附近登陸,迅速打垮了益都軍在蒲台的防禦,占領了蒲台城。然後他們接引後續部隊渡河,連戰連捷,擊退了博興縣方面的援軍之後,又攻占了西邊的高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