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東海號,再出發!(第2/3頁)

旁邊的梁恩堅定地說道:“復活只是第一步,將來我們必然能造出和它一樣偉大,不,更加偉大的船!”

秦晉則仍然一副目瞪口呆的樣子:“我還以為你們說的‘項目B’是什麽新一代戰艦,沒想到居然是把102重新下水!等等,那項目A是什麽?”

當初秦晉在梁恩那裏看到了四個項目代號,其中項目C發展成了單桅快速帆船閃光級,項目D發展成了淺水炮艦河級,項目A和B卻一直保密著。

如今項目B正式揭開了面紗,它便是當初東海人很想卻不怎麽敢想的項目——將擱淺的東海102翻修一新,重新下水航行!

東海102原先是靠柴油機航行的,雖然機器並沒有損壞,可是東海商社是怎麽也弄不出足以讓它行駛的柴油的。如今它能重新下水,並不是靠機械動力,而是靠加裝的風帆。

102原先的船體結構並不適合加裝桅杆,闊馬造船廠也沒有切開鋼質船板把桅杆塞進去的本事。他們是給它裝上了所謂的“A型桅杆”,也就是在船體兩側固定一對人字型的木桅杆,然後中間用若幹橫杆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結構。後世機動船出於省油目的加裝風帆,就常用這樣的改裝方式。

這艘船總共加裝了三套A型桅,沒有首斜桅。這種桅杆結構穩固、可以做得很高,但由於造型的限制,無法裝備可以靈活轉動的海翼帆,只能裝上大面積的軟帆。這種帆裝順風時動力不錯,但是其它時候就很不靈活了,因此只能再在桅杆間拉上支索帆,在最後一根桅杆後面裝上一面不大的縱帆,以在獲得一點聊勝於無的戧風能力,其他時候也能作為空氣舵輔助轉向。原先的機械助力舵也沒法用了,只能在艉部加裝一個巨大的舵輪,再通過鐵索與原先船上的舵葉連接起來,必須要四個人同時轉輪才能有效操舵。

東海號的實際規格其實並不高得嚇人,長約50米,寬約9米,吃水1.5米,排水量估計也就六七百噸左右,並不比南宋能造的五桅大海船更重。只是因為有高大的船樓客艙,所以看起來體積很大,再加上獨一無二的鋼鐵材質,給這個時代的土包子們造成了極大的震撼。

原先船中的各類設備,能拆的全拆了出來,只留下底艙中的動力設備拆不動也不敢拆,密封之後作為壓艙物留在了那裏。取而代之的,是東海商社自制的各種武器裝備,相比這個船體實在原始,但相比這個時代卻又非常先進。

原本客艙上便於觀光而設置的密密麻麻的舷窗,現在就成了天然的炮窗。珍貴的玻璃窗戶被拆了下來,換上了鮮明紅色的木制擋板。下層客艙中,裝入了每側10門共20門龐大的巨龍炮,上層客艙則安裝了14門龍吟炮,最頂部甲板安裝了10門幼龍炮,形成了強大的立體火力網絡;前露天甲板比較開闊,設置了四門射界很大的龍吟炮,後露天甲板面積就要小一點,還因為加裝了舵輪占用了不少空間,所以只有兩門龍吟炮;除此之外,各個邊邊角角還布置了不少獅牙炮,專打霰彈,用於防備近身敵人,如果真的有的話。

如此強大的火力,本時代根本沒有任何一艘艦船能夠對抗,就連東海人自己的船也不行。光是看著那密密麻麻的炮口,就足以讓任何人膽寒!

也是因此,這麽強大的力量必須牢牢掌握在全體大會手裏,軍委會足足給這艘船派駐了十二名股東進去,其中四名軍官、八名輔助和文職人員。船員也是從各部門抽調來的政治可靠、素質過硬的精英人員。全體船員分成了兩套班子,輪流指揮這艘大船,以確保不出任何狀況。

那麽,東海商社為什麽會重新啟用這艘意義重大、獨一無二的艦船呢?

“這時候也不用賣關子了,”梁恩聳聳肩說道,“項目A是我們早就想研發的下一代主力艦,當初的計劃是排水量五百噸以上、帶有一層炮甲板、能夠適應惡劣海況的巡航艦,但是紙上談兵時很好,落到實處的時候卻遇到了很多工程問題,一直遲遲未能完工。”

說完這個,他走到舷邊,靠著欄杆繼續說道:“項目B和項目A其實是有關聯的。眼看著李璮之亂的日子越來越近,而項目A遲遲不能落地,單靠我們手頭的那些星火級,恐怕無法確保對清河水系的完全控制。畢竟蒙古水軍也是在長江上跟宋軍打過的,他們的實力並不能小看,我們必須要有能完全壓制局面的大船才行。

如此一來,我們就動了修復102,讓她重新下水,改裝成戰艦的想法。有了想法之後一看,她這不是正合適嘛,本來就有多層甲板和窗口,把火炮往裏一放自然就成了再合適不過的炮位,簡直就是天生的戰列艦啊!而且她本來就是平底船,吃水也淺,正適合內河水況,於是這個想法就打了報告落到了實處,這便是項目B了。